因天下若有道,正气凛然,仿若那巍峨耸立的高山,不可撼动。
即便是超自然之神秘力量,亦被道德规范所编织的细密罗网所约束,恰似那笼中之鸟,不能肆意妄为而危害生灵。
昔时,若遇灾荒怪异,众人齐心祈愿,修德自省,仿若那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天地亦会有所感应,灾祸自减,此乃人心归正,邪不胜正之象也。
如古之贤君在位,遇大旱之年,率百官斋戒沐浴,于天坛祈雨,百姓亦诚心悔过,自查己身,而后甘霖普降,解万民于倒悬,此便是明证。
再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者,以道治国,顺应自然,不施苛政,不扰民生。
其心怀慈爱,如春风轻柔化雨,润泽万物而不残伤。
圣人之治,仿若星辰高悬天际,为百姓指引方向,使百姓各安其位,各尽其能,绝无掠夺剥削、劳民伤财之举,故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昔日舜帝在位,以仁德感化万民,不兴征伐,百姓自愿追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即为圣人之治的典范。
终至‘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鬼魅之神不伤人,圣人之政亦不伤人,两者皆以道为根基,不相侵害。
如此一来,世间之德泽如甘霖遍洒,百姓尽享太平盛世,德之光辉交相辉映,归于天下万民。
此乃理想之治世,上合天道,下顺民心,国家繁荣昌盛,百姓福寿康宁。
犹如那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宝眉头轻皱,眼神中透着思索的光芒,嘴唇微微抿起,稍作停顿后问道:
“老君,那在这世间,国与国之间交往频繁,利益纷争不断,又如何以‘啬’之理应对呢?”
老子轻拂衣袖,缓缓而言:
“国与国间,亦应以和为贵,节制武力与纷争之欲。
勿因一时之利而大动干戈,当以礼相待,以信相交。
犹如邻里相处,互谅互让。
若皆怀‘啬’心,收敛扩张称霸之念,则天下可少干戈之乱,多太平之象。
且于外交之中,亦不可奢靡铺张,徒耗国力,此皆为‘啬’于国际关系之体现。
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