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见庄子正进入深沉的悟道之中,遂轻拉怡宝的衣袖,那动作轻柔而又谨慎,仿佛生怕惊扰了这方静谧的求道之境。
随后,他微微侧身,脚步轻缓而无声,悄然带着怡宝告退。
待行至一处幽林深处,此地静谧安宁,唯有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自然的奥秘。
怡宝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恰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对小普说道:“师父,庄子爷爷的道家思想玄奥深邃,犹如那无尽的沧海,每一次探寻都令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然我听闻孔子的儒家思想亦博大精深,仿若巍峨的高山,矗立在思想的巅峰,弟子甚想前去倾听学习,师父可愿携我前往?”
小普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赞许的弧度,笑道:“善,儒道之学各有精妙,恰如春花秋月,皆有其独特之美。能博采众长,于你求道之路,便如在幽暗中点亮一盏盏明灯,大有裨益。”
言罢,小普双手缓缓抬起,十指灵动地舞动着,法诀如行云流水般掐动。
刹那间,一道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时空之门缓缓浮现于眼前。
那光芒似晨雾中的暖阳,朦胧而又充满希望。
师徒二人对视一眼,眼神中皆带着坚定与憧憬,而后毅然踏入其中。
光芒闪烁间,仿若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长河,已来到了春秋时期的鲁国。
此时,孔子正于杏坛讲学。
杏坛四周,古木参天,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弟子们环坐四周,皆神情专注,目光紧紧追随孔子的身影,那眼神中满是敬仰与求知的渴望。
怡宝与小普悄然靠近,脚步轻盈得如同觅食的小鹿,生怕惊扰了这神圣的讲学氛围。
只闻孔子声如洪钟,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振聋发聩,正讲述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怡宝侧耳倾听,眉头微微蹙起,心中暗自思索,这与庄子之道似有不同。
道家多言顺应自然,而儒家却更侧重于人事伦常中的践行与体悟,犹如两条不同的溪流,各自奔腾向思想的海洋。
待孔子讲学间隙,小普上前恭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