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仿若穿越千年的风吟:
“吾之道,在天地之间,万物皆有灵,皆循自然之理。生死不过昼夜交替,梦觉仿若尘世幻变。吾梦蝶而蝶梦吾,此乃物我齐一之境。人于世间,常困于功名利禄,如囚鸟困于樊笼,不得解脱。而道者,破此枷锁,使心游于万仞之上,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他目光深邃,望向远方的花丛,继续说道:
“看这繁花,春生夏盛,秋凋冬残,其荣枯皆顺时势,无悲无喜,无执无着。人若能效仿花木,不逆自然,不强求妄为,心便能逍遥自在。且夫水之性,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亦道之德也。人若能如水,谦下包容,虽居下而德厚,虽不争而莫能与之争。”
庄子顿了顿,又道:
“再者,道存于大小有无之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与小相对,有与无相生。世间万象,皆为道之显化,悟者能于细微处见大道,于空无中感妙有。生命亦在这有无相生之中,生为有,死为无,然生死相续,循环不息,如环之无端,此即生命于道之轨迹。”
小普沉思片刻,说道:
“先生所言,物我齐一、顺应自然、有无相生,皆为至理。然吾以为,生命于道,亦有主动求道、证道之责。虽不逆自然,却可在这天地间,以智慧和勇气探寻道之真谛,使生命升华,而非仅被动顺应。”
怡宝似懂非懂,却也认真聆听,此时插言道:“庄子爷爷,那是不是说,只要心中有道,不管做什么都是在修道呢?”
庄子微笑着点头:“小娃聪慧,心有道念,言行皆可合道,纵是嬉戏玩耍,亦能悟得真机。”
论道渐深,话题转至生死。
庄子面色平静,仿若在诉说一则古老的传说:“生死者,如昼夜之更迭,乃自然之常理。生,不过是气之聚也;死,则为气之散。吾曾梦蝶,于梦中不知蝶为我,我为蝶,生死之间,或亦有此等朦胧难辨之境。死,非为终结,而是化归天地,重入那无尽的造化循环。”
小普沉思良久,缓缓道:“先生视生死为一气之变化,诚然豁达。然吾以为,生死虽为必然,生命却可在有生之时,以其行为与觉悟,赋予生死更深的意义。生时之努力、奉献、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