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过是物质间的一种相互作用,以力之大小、方向与距离可解,怎可轻易与这玄虚之道相连?吾之万有引力定律,基于诸多观测与严谨计算,在解释天体运行及地上物体运动时已颇为精准,何必再附会于道?”
物理学家不慌不忙,继续说道:“而且,先生,现代研究发现,在量子领域,微小的粒子间似乎也存在一种极为微弱却不容忽视的引力关联。这就像在最细微的世界里,也有引力在默默编织着秩序之网,如同道在微观层面的悄然布局,让每一个粒子都在既定的规则下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牛顿眉头紧皱,反驳道:“量子之域,本就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与奇异现象。仅凭些许微弱关联,就断定与引力及道相关,未免太过草率。吾之引力理论,在宏观世界经无数验证,而量子世界之规则,尚未明晰,怎可混为一谈?”
物理学家进一步说道:“我们曾模拟一个复杂的引力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当多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其运动轨迹和能量变化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和谐与平衡,恰似道家所讲的‘太和’之境。这让我坚信,万有引力绝非仅仅是简单的物体间相互吸引,它是道在物质世界里最直观、最深刻的一种表达形式,是连接万物的隐秘纽带。”
牛顿沉思片刻,再次质疑:“君之模拟,不过是人为构建之情境,怎能以此确凿证明引力与道之必然联系?且道之概念,玄之又玄,无确切之度量与规范,如何能与吾之引力定律这等严谨科学理论相提并论?”
物理学家思索片刻后回应:“先生,诚然道之概念难以如科学理论般精确量化,然其蕴含的自然规律与秩序思想,却能为引力提供一种更为宏大的解释框架。如引力常数,为何是此数值而非其他?在道的视野下,或许可视为宇宙整体和谐秩序的一种内在设定。再者,当我们研究黑洞周围的引力现象时,发现光都难以逃脱其引力束缚,这超越了常规的物理认知。而从道的角度看,这或许是一种极致的‘阴阳转化’,引力强大到将物质与能量压缩到极致,似是一种‘归藏’之态,而后又可能在某种契机下爆发,转化为新的物质与能量,开启新的循环,就如同道家中的‘生生不息’。”
牛顿此时停下了踱步,他静静地站在那里,脑海中不断思索着物理学家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