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秋,风铃镇染坊的晒布场飘着浓郁的蓝印花香气。孙二娘正指挥伙计将新染的曼陀罗花布挂上木架,突然发现布匹边缘渗出暗红斑点——那不是靛蓝的晕染,而是干涸的血迹。
“是老周!”阿菊的蜜蜂突然俯冲,停在染布坊后的巷子里。跛足驿卒老周趴在青石板上,怀里紧抱着卷起来的蓝印花布,指缝间渗着辣油。牛吃货撬开他的手掌,布面上用靛蓝画着歪歪扭扭的曼陀罗图案,花心处有个用辣油点染的“三”字。
“柳三有危险!”孙二娘抽出绣春刀,刀鞘上的辣油与血迹发生反应,竟显现出隐藏的墨字:“戌时三刻,鬼哭岭隘口。”众人这才想起,盲眼琴师今早说要去给商道驿站送曲谱,此刻怕是已落入倭寇埋伏。
鬼哭岭的暮色里,牛吃货的驮队扮成送葬队伍行进。赵大胆的棺材里装着辣油罐改装的火器,刘老鬼的傩戏面具下藏着能发出次声波的铜铃。当第一声狼嚎响起时,牛吃货往地上泼了勺辣油——油迹在月光下竟凝成箭头形状,指向隘口右侧的乱石堆。
“放箭!”倭寇的弓弦声打破寂静。牛吃货猛拉缰绳,驮着辣油罐的骡子突然卧倒,罐口的蜂蜡塞崩裂,辣油如喷泉般冲天而起,在箭雨间织成防护网。柳三的琴音适时响起,这次弹的不是曲子,而是摩斯密码般的辣油滴漏节奏,竟让倭寇的火绳枪扳机卡住凝固的辣油。
“救兵到了!”刘老鬼摇晃铜铃,傩戏班子从棺材里跳出,手中的辣油流星锤划出半圆。孙二娘的绣春刀劈开乱石堆,露出里面的暗格——柳三被绑在曼陀罗图腾旁,琴弦上挂着倭寇的密信,信纸上的墨字遇辣油显形:“中秋夜,劫风铃镇码头粮草。”
更危急的是,暗格里还堆着倭寇从西洋人处购得的“希腊火”——那是遇水即燃的恐怖武器,瓶身上贴着用辣油写的中文“小心火烛”。牛吃货倒吸冷气:“他们想烧了码头的辣油罐!没了辣油,咱的防线就塌了!”
千钧一发之际,阿菊解开蜂箱。蜜蜂们驮着浸满辣油的曼陀罗花瓣,扑向倭寇的火把。神奇的是,花瓣遇火竟释放出大量蜜蜡泡沫,将希腊火的火焰压制在方寸之间。柳三摸出藏在琴箱里的辣油弩箭,弩箭尾部绑着染坊的蓝印花布,箭头蘸着能让人致幻的曼陀罗汁液。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