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曾因科考失利一蹶不振的秀才,经此疗愈后,竟在卷面上写出“破”“茧”“成”“蝶”的神来之笔。
第四节:臭名远扬的字脉
立秋时,“臭美豆腐”的名气传到海外。有位金发碧眼的洋人学者闻“臭”而来,他用刀叉切开豆腐,见内里竟藏着“中”“西”“和”“合”四字。学者含泪说:“在我们那儿,奶酪的‘臭’是孤独的,你们的豆腐臭,却臭得热闹,臭得有根,像把整个民族的魂都腌在了里面。”
小嬃由此开创“字臭外交”,将臭豆腐装在刻着“礼”“乐”“射”“御”“书”“数”的木盒里,随商队运往各国。据说在异邦的市集上,当“臭”字香气飘起时,总有华人寻味而来,对着木盒上的“乡”字纹样痛哭流涕。
终章:臭香万代的字魂经
如今,豆腐坊的墙角多了口“臭字井”,井壁刻着太奶的《臭香经》:“臭非臭,乃字魂之藏;香非香,是文脉之彰。臭香相生,如阴阳相济,方得圆满。”每当新月升起,井中就会涌出带着“思”“念”“归”“乡”等字的雾气,雾气飘过之处,异乡人想起故乡,恨者化为宽容,忧者生出希望。
小工在井边种了“臭香花”,花瓣是“臭”字墨色,花蕊为“香”字金黄,蜜蜂采蜜时,翅膀竟染上“和”“同”二字纹路。镇里人都说,这花的蜜是太奶的字魂所化,甜中带臭,臭里藏香,恰似人生百味,更似字脉千年——在时光的坛子里,越腌越醇,越久越香。
而那口老井,依然默默流淌着字泉,只是如今泉水中多了丝若有若无的“臭”味,像是太奶在三百年前埋下的伏笔,又像是字脉在轮回中必经的淬炼。当人们捏着鼻子吃下第一口臭豆腐时,何曾想到,这臭味竟是穿越时空的字魂问候,是太奶藏在岁月深处的、最朴实也最深刻的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