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神婆的墨魂忏
光绪三十四年谷雨,铜铃与木鱼声打破荒鬼村的晨雾。来自三个村落的神婆——杏花村的张仙姑、柳叶村的李婆婆、松针村的王神婆——联袂而至,她们的红绸裙摆扫过“蒙正堂”台阶时,裙角“驱邪”符纹突然褪色,露出底下用白狗血写的“避债”二字。
“听闻贵村墨魂显灵”张仙姑的卦筒里掉出枚铜钱,正面“招财进宝”被磨得发亮,背面却刻着“替孙长卿挡灾”,“我等特来供奉香火”话音未落,阿秀的裁纸刀(刀柄已缠上祈福红绳)突然出鞘,刀刃映出三位神婆袖中藏的改命符——每张符上的“寿”字都用婴儿胎发勾边,“福”字里掺着仇家的指甲灰。
刘老鬼蹲在老槐树下筛麦种,指缝间漏出的金色麦粒滚成“忏”字。“神婆的香灰里掺着谎,”他的烟袋嘴磕着树根,露出里面藏的半片黄符,“二十年前,你们用‘鬼缠身’骗走黑蛋家的耕牛,那牛骨现在还埋在杏花村西头。”张仙姑的卦筒“当啷”落地,滚出的不是卦签,是用牛骨刻的“贪”字符。
正午的“还魂碑”前,三位神婆被迫卸去妆扮。李婆婆鬓角的银饰掉出颗牙齿——属于当年被她咒为“克夫”的寡妇;王神婆的肚兜里掉出绺头发,正是松针村失踪孩童的。她们用来画符的朱砂笔,笔杆刻着“财”,笔头却是用荒鬼村村民的头发搓成的。
“那些‘鬼缠身’的把戏都是孙长卿教的”张仙姑颤抖着撕开符纸,里面掉出半张地契,“他说用‘鬼’字吓人,比用刀杀人更省心”符纸灰烬中,“鬼”字裂成“白”和“厶”,在碑面聚成“魄”字,仿佛无数被她们害死的冤魂正在索命。
深夜的山神庙遗址,三位神婆跪在“蒙正堂”的沙盘前。李修文递给她们麦秆笔和清水:“先学写‘人’字,再学做人。”王神婆的手刚触笔,沙盘里的水突然变黑,映出她逼死的寡妇托梦场景——那女人抱着牛骨喊“还我公道”,牛骨上的“冤”字与沙盘里的墨字重叠。
“鬼不是用来怕的,是用来念的。”刘老鬼将黑槐花泡的墨水推到她们面前,“用这墨写忏悔,冤魂会闻到花香。”张仙姑咬破舌尖,在黄纸上写下第一句:“我骗杏花村周寡妇,说她面有凶煞,需卖牛换符”鲜血渗进墨字,“骗”字的马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