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井台的新生礼
春分那日,荒鬼村的井台迎来了位特殊的客人——抱着襁褓的外乡妇人。她跪在井边喃喃自语:“听说井灵赐名最是灵验……”襁褓中的婴儿突然啼哭,哭声惊飞了井台的曼陀罗花瓣,其中一片不偏不倚落在孩子眉间,竟形成了与井壁纹路相同的胎记。
牛吃货嚼着肉干凑近,发现婴儿后颈的胎毛竟天然卷成铜铃状。刘老鬼摇响岁时铃,铃声与婴儿的哭声共鸣,井中突然涌出带着奶香的泉水。李秀才翻开《荒鬼村志》,发现上一次出现“井灵认亲”还是在百年前,当时的婴儿后来成了守护商道的铃医。
妇人含泪道出原委:她本是曼陀罗商道的驿卒之女,父亲为护信茧被山贼所害,临终前托梦让她带孩子来井台寻根。襁褓里掉出的不是别的,正是父亲当年护送的“岁时信茧”,茧上的蜡封刻着荒鬼村的井台图案,至今仍散发着未完全消散的辣味。
为庆祝新生命的到来,各村镇送来独特的“井灵贺礼”。风铃镇染坊献上“彩虹襁褓”,布料上的曼陀罗花纹会随婴儿哭声变换颜色;红玉村蜂场送来“蜂蜜摇铃”,铃声中混着能助眠的薰衣草蜜香;李家集药铺则特制了“五味驱虫粉”,用辣油、蜂蜜、艾草、野菊、曼陀罗花调配而成,装在小铜铃里挂在婴儿床头。
最特别的礼物来自盲眼琴师柳三,他用曼陀罗木雕刻了架微型古琴,琴弦上缠着婴儿胎发与井台泉水浸泡过的肉干纤维。当柳三轻轻拨弦,琴弦竟发出与婴儿心跳同频的震动,惊得井中的金蟾跳出水面,三趾在石板上踩出“灵”字水痕。
满月宴上,婴儿抓周时直奔井台而去,小手竟准确握住了刘老鬼的铜铃。铜铃自动响起,铃声中混着各地信茧的声音:波斯商队的驼铃、草原部落的马头琴、西洋教堂的钟声,最终都汇聚成一句奶声奶气的“阿爹”——这是井灵信路传来的全球祝福。
牛吃货给孩子取名“井生”,寓意“生于井灵,长于商道”。他特制的“成长肉干”成了井生的专属辅食:百日龄肉干混着蜂蜜与米糊,半岁龄加入野菊碎清火,周岁时的“抓周肉干”里甚至埋着颗微型铜铃,咬开时会发出“叮铃”脆响。
夏至,井生的胎记突然发出微光,映照出井台水下的星图。刘老鬼惊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