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杀敌爆装备,富养童养媳 > 第91章 拜谢之人(3/4)
军户还挖掘了一些灌井,不过没有兴修新的渠道水利。

    从劲勇堡往北与往南,有不少村庄的土地,甚至在东南方向,那边还有保安卫后千户所。

    这些地方土地相互交杂,许多还是各军官们的私田,因此在这些地方修建水利,权利归属不明,产权模糊,容易引起争端,大大影响渠道水利的发挥。

    况且水渠水利的修建耗费巨大,工期繁长,工银口粮如何摊派,修成后如何分水,到时又有数不清的扯皮。

    历史上,北方地区争水矛盾极为激烈,同渠的村庄之间争,不同渠道之间亦争,因争水而引发的诉讼、凶殴事件不计其数。

    而灌井就省事多了,井灌多为农户独家或几家自愿合作开凿,产权明晰,便于使用与管理,不易引发纠纷。

    况且大明现在各地干旱,河河湖泊水源减少,甚至干涸,渠道水利作用也大大减少,而灌井水源则比较稳定。

    因此,劲勇堡军户们沿着新开垦的田地中,又新打了十几口的灌井,以供这些田地使用。

    冷水河边那架兰州大水车也成为绝唱了,从劲勇堡最初开垦的土地散去,周边并没有荒废的渠道,要建水车,便要修建新的水渠水池,便要回到上述的问题中,所以新开垦的田地只打灌井。

    按老规矩,起初加入劲勇堡的最初军户,原先各人曾分得土地二十余亩,此时新土地开垦出来后,各户再分土地二十亩,以后这四十亩土地便属他们家所有,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此外还余的土地,给后面加入的军户各分田地二十亩,余下的便是武长风,张衡,熊冶等人的军官田地。

    吴安,黄虎等队长也各分到几十亩的田地,让他们都是欣喜若狂。

    不过依武长风的土地政策,不论是堡内的军官还是普通军户,将来都必须按亩纳粮,武长风不希望未来自己治下出现不纳粮的特权阶层。

    这些已经加入劲勇堡军户,以后他们的根便是深扎在这片土地了。

    前提是,武长风不能“倒下”。

    这个“倒下”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是肉体死亡。

    一层是卷入政治争斗。

    ……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