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预料,秦青川不觉奇怪。
自古以来,为长远谋划也好,为后代考虑也罢,拉拢人才,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社会就像金字塔,越往上走,压力越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春秋战国,供养门客,强汉盛唐,依附世家,富宋刚明,乡党林立……无不说明,从群,趋利,乃人之本性。
秦青川略作沉思,轻笑出声。
“确实该去拜年,这样吧,初七下午五点,可以么?”
唐瑶瑶甜甜一笑,点了点头。
“好啊,这个点最好,我爸要不了多久就能下班,稍稍聊几句,直接吃完饭。”
钱慧慧也不甘示弱,嘟着小嘴,插了句。
“三哥,你在区别对待,还有我家呢。”
秦青川一怔,旋即挑眉。
“那这样吧,初七我和亮子去瑶瑶家拜年,初八,初八不合适,初九再去你家,咱们四个能吃两顿好的。”
钱慧慧眉眼微弯,轻哼一声。
“这还差不多。”
……
闲聊片刻,天色渐黑。
秦青川温声提醒。
“瑶瑶,慧慧,你俩差不多该回家了。”
此言一出,杨桂芳率先不乐意。
“你这孩子,咋说话呢,吃完饭再走。”
唐钱二女,也是双双一愣。
秦青川语气柔和,举着例子解释。
“要是中午,肯定要留着吃饭,晚饭不成,唐伯伯和钱叔叔该着急了。妈,您换位思考下,溪丫头去找朋友玩,还是男的,您就放心么?”
杨桂芳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那咋能放心?”
说完,反应过来,也没坚持,不过,还是提出邀请。
“瑶瑶,慧慧,没事常来,以后早点,最少吃个午饭嘛。”
……
二女共骑一辆自行车来的,正好郑明亮刚买。
秦青川载着唐瑶瑶,郑明亮载着钱慧慧,四人两车,说说笑笑,离开南锣鼓巷。
路上。
“三哥,还真让你说对了,我家搬到了旁边单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