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了?\"
\"回陛下,\"薛刚道,\"确实如萧玉辰所说,是被害死的。只是证据都被毁了,查不出具体是谁下的手。\"
周允眼中闪过一丝寒意:\"这个萧定邦,倒是会做事。\"
\"要不要\"
\"不必了,\"周允摆摆手,\"朕已经给了那个沈氏一个皓命。这也算是给萧玉辰一个交代了。\"
\"至于其他的\"他意味深长地道,\"就看这个未来的文圣,会如何选择了。\"
薛刚退下后,周允看着窗外的落日,若有所思。
这个萧玉辰,到底是真的专注文道,还是在等待时机?
二十年前那场叛乱,萧定邦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救下了年轻的周允。
那时的周允,还只是个刚登基不久的新君。叛军攻入皇城,眼看江山社稷就要易主。
是萧定邦率军杀入皇城,在千军万马中护住了年轻的天子。
从那一刻起,君臣二人便建立了一种超越寻常的信任。
这二十年来,萧定邦虽然只是位居兵部尚书,看似权势不重,却始终是周允最信任的臣子。
朝中大事,但凡涉及军国要务,周允必先询问萧定邦的意见。就连太子的教导,也交给了这位功勋盖世的老臣。
而萧定邦对周允的忠心,更是天下皆知。
他虽不再掌兵,却始终是周允最倚重的心腹。每次朝会,都是最早到殿,最晚离开。
私下里,周允甚至会邀他到御书房下棋谈心。君臣二人,一个天子九五,一个功勋宿将,却能谈笑风生。
这种君臣之间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周允对自己儿子的信任。
而如今
周允看着手中萧玉辰的奏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萧定邦的这个庶子,竟然成了未来的文圣。
周允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眉头微皱。
他想起前些日子,萧玉辰为生母求皓命时的神情。
那个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少年,眼中闪过的那一丝刻骨的恨意,让他都感到心惊。
\"沈氏之死\"周允轻叹。
他当然明白,一个青楼出身的侧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