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刚欲开口说些什么,邹元标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接着又缓缓说道:“孟暗呐,当年东林书院创立没多久,为师便察觉到,书院中的这些人已然忘却了最初的本心。‘
忠君报国,下安黎民百姓’,曾经的誓言早已沦为空洞的口号。
他们欺瞒天下人,到最后甚至连自己都欺骗了。
或许时间太过漫长,他们自己都已分辨不清,从嘴里说出的究竟是真心话,还是谎言。
至于最初那颗为国为民的初心,早就被抛诸脑后了。
如今的东林党,只知道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已然成为大明朝身上的一颗毒瘤。”
所以老夫心灰意冷,决然离开东林书院,此后在家潜心读书几十年。
即便如此,老夫仍时刻关注着朝廷局势。
果然,一切皆如老夫所料,党争之事愈演愈烈,犹如脱缰野马,难以遏制,而大明的国事也随之日渐衰弱。
说到此处,邹元标已泪流满面。
显然,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大人,内心实在不堪忍受这般残酷的现实。
遥想当年,他们满怀着一腔热血与赤诚初心,却未曾料到,最终换来的竟是亲手培育出一颗祸害大明的毒瘤。
这其中的悲痛与无奈,如鲠在喉,让这位老人泣不成声。
李邦华闻听此言,心中亦是五味杂陈,忍不住深深叹息一声。
他深知恩师所言句句属实,东林党发展至此,早已背离了最初的宗旨。
看着恩师那悲痛的模样,他既为东林党的变质感到痛心,又对大明如今的局势充满忧虑。
看着李邦华满脸忧虑、叹息不已的模样,邹元标缓缓抬手,轻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旋即展颜一笑,说道:“孟暗啊,你也不必如此忧心忡忡。
好在上天慈悲,眷顾大明,给这风雨飘摇的江山送来了一位堪称‘圣人’的天子。
原本光宗皇帝继位之际,老夫便动了再度入朝为官的念头,一心想着能为朝廷再尽绵薄之力。
可谁能想到,光宗皇帝仅仅登基一个月,便骤然驾崩。
据老夫所知,这背后东林党人可是没少暗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