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非要见女帝,之所以这么卖力还是要喊给肃王听。
现在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女帝去年颁布的上谕说的清楚,让三个王爷之子入宫作为储君人选。
现在三去其二,只剩下了肃王之子,那还有什么好选的?
如果肃王之子真的被立为太子,那肃王的地位就不再是一个闲散王爷,朝廷的权力格局也将彻底大变。
要知道,什么时候都不乏投机取巧之人,什么时候也都有见风使舵之辈。
如果女帝康健,这些人肯定不敢。但现在女帝病重,也就到了重新站队的时刻。
人性本就如此。
站在旁边的理王死死盯着肃王的背影,双拳紧握,要不是极力克制,说不定已经冲了上去。
他的儿子无端被淹死,真正的幕后凶手至今没有落网。
这不是一个儿子被杀的问题,而是皇权旁落的重大遗憾,可惜没有任何证据是肃王所干。
但只要你站的足够高,很多事情其实是不需要证据的。只要略作分析,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但事已至此又能怎么样?
怪只怪自己太大意,更怪自己不够心狠手辣先下手为强。
想到此,打算要帮沈清河说上两句。但看看肃王身边的一帮人气势汹汹,还是咽下了到嘴边的话。
肃王用余光瞥了一眼欲言又止的理王,心里冷笑,果然是个怂货。
郑砚之还想辩驳几句,却被沈清河拦住,“本相一没有隔绝中外,二没有软禁圣躬。为了陛下的安危,本相不同意你们觐见。”
肃王哈哈大笑,“沈清河啊沈清河,你也太瞧得起自己了。你算什么东西,还有姓郑的统统都是幸进之辈,敢在本王面前大放厥词!本王现在就去见陛下,看看谁敢拦?”
说完转身向殿外走,边走边喊道:“凡是想要大燕国本稳固的忠臣义士都跟本王走!”
临清郡王和数名勋贵立即跟上,百官中先是几个,接着又有十几个也跟了上去。
还有不少人面面相觑,最终又有几人小跑跟了上去。
肃王一出殿,门外的几名护卫立即在前边开路,把想要阻拦的禁军全部推到一边。
其中有一名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