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43《七修巷里话春秋》(5/6)
印了《梦溪笔谈》。”

    周铁嘴点点头:“听说后来柳文焕成了浙江提学副使,上任第一件事便是为沈归愚平反,还在吴山脚下立了块‘敬书碑’。”他看着女子眼中的泪光,忽然轻叹,“可惜沈掌柜没等到那一天,他在狱中得了寒症,临终前把那半片焦纸缝在衣襟里,说要带给地下的先人看,咱们读书人,骨头比墨还黑,比纸还白。”

    女子忽然笑了,从袖中取出一本簇新的《梦溪笔谈》,封面上“知不足斋藏版”六个字格外醒目:“先生可知,我父亲临终前说,当年在火里抢出的半片纸,其实是沈括记载活字印刷的那页。如今我们重刻此书,便是要让老祖宗的智慧,像活字一样,在这世上代代相传。”

    茶馆里不知何时飘起了雪,风铃声混着炭火的噼啪声,竟像是千年前的墨香穿越时空,落在了众人的茶盏里。周铁嘴拿起醒木,却迟迟没有拍下:“列位看官,这焚书焚得掉纸页,焚不掉的是刻在骨血里的文脉。当年沈掌柜攥着焦纸的手,如今还在每个爱书人的心里,暖着墨香呢。”

    三、祭江令

    万历年间的梅雨季,听风阁来了个拄拐的老者。青布衫洗得发白,却浆得笔挺,进门便向周铁嘴作揖:“老朽想讲讲万历二十年,钱塘江的祭江令。”说着从袖中取出半幅残破的素绢,上面用朱砂画着个戴枷的水神。

    周铁嘴见那素绢边角浸着水痕,朱砂已有些晕染,心下暗惊——万历二十年,正是杭州知府主持“祭江”大典,却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潮,冲垮了半座堤坝。他接过素绢,只见背面写着首歪诗:“潮头未到先闻声,疑是忠魂带血行”,落款是“戍卒李二顺”。

    “列位看官,今儿个咱们说说这祭江背后的水魂怨——”周铁嘴的醒木刚落下,外头便传来闷雷般的潮声,倒像是应和着故事里的江涛。“万历十九年的霜降,钱塘江边的老闸工陈阿爹,在退潮时捡到个木匣子。那匣子泡得发胀,打开来却是本账册,上头记着‘杭州府治河银两万两,购石五千方,实得两千方’,落款是‘万历十八年冬,水利通判王大人’。”

    陈阿爹认得那是修堤坝的账册,手立刻抖得像筛糠。他想起去年修闸时,本该用五尺长的条石,送来的却是三尺短料,潮水一来便被冲得七零八落。儿子大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