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关联。当他启动经筒,看着它缓缓转动时,心中充满了期待。
经筒转动的速度并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仿佛有着自己的节奏。帅东拿起卡尺,开始测量一个正在加工的零件。在测量的过程中,他刻意去感受经筒转动带来的氛围,试图从中发现一些微妙的影响。他发现,当经筒转动速度加快时,自己在测量时似乎更加专注,测量的数据也更加稳定;而当经筒转动变得缓慢时,他的思绪会不自觉地更加深入,思考着测量数据背后的意义。
帅东意识到,这种影响并非是物理上的直接作用,而是一种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触动。经筒转动所带来的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他在工业生产中,更加注重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而不仅仅是追求最终的测量结果。这就像噶丹的朝圣者,在漫长的旅途中,注重的是内心的修行,而不仅仅是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联系,帅东决定在工厂的不同区域放置经筒,并观察它们对工人工作状态的影响。他发现,在放置经筒的区域,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并没有因为经筒的存在而降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工人们表示,经筒的转动和诵经声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中找到了一种宁静,能够更加专注地完成任务,而且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工艺时,思路也更加清晰。
帅东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层面的影响融入到工业生产的流程中。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在工厂的早会上,增加一段短暂的冥想环节,就像经筒转动所带来的宁静氛围一样,让工人们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能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这个想法得到了工厂管理层的支持,他们决定在部分车间进行试点。
在试点车间,每天早上工人们会围坐在一起,进行五分钟的冥想。在这五分钟里,他们闭上眼睛,排除杂念,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然后,他们带着这种平静和专注的状态开始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试点车间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
帅东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进一步思考,如何将经筒所代表的宗教文化内涵与工业生产的技术创新相结合。他想到了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一些与宗教文化相关的元素,以增加产品的文化底蕴和独特性。例如,在一些精密仪器的外壳上,雕刻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