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慑宵小。”
“陛下建学堂,乃是为教化万方。”
“此等文治武功,上应天心,下合民意……实乃圣君所为!”
“没错!陛下英明神武,远迈汉唐!”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风向,就这么突兀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前几日还在弥漫的非议和怨气,被这从天而降的“神木”,砸得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敬畏,是狂热,是歌功颂德。
那些原本还在犹豫是否要去东林书院“针砭时弊”的书生,此刻也打消了念头。
天都站在陛下一边了,还“针砭”个啥?
赶紧回家写几篇歌颂祥瑞的文章,看看能不能混个脸熟才是正经。
一场“神迹”,轻而易举地扭转了士林的口风。
不得不说,有时候,拳头(或者说神迹),确实比道理好用得多。
只有少数心思深沉的人,望着那漫天祥瑞的传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这“天赐”,未免也太……恰到好处了些?
但这点疑虑,很快就被席卷天下的狂热浪潮所淹没。
大明的车轮,在“天命所归”的光环下,继续轰隆隆地向前碾去。
西征大军的脚步,更加坚定。
国内各项建设,尤其是学校的兴建,更是如火如荼。
一个崭新的,充满了力量、野心和未知变数的大明王朝,正在冉冉升起。
阳光之下,阴影并未散去,只是暂时蛰伏。
而陆晨,看着锦衣卫呈上来的各地舆情报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军令如山,调兵的文书雪片般飞往各地。
刚刚完成整编的仆从军们。
一支往南,深入烟瘴弥漫的中南半岛丛林。
一支往西,踏上黄沙漫漫的西域古道。
这些人,背井离乡,却对前途充满了希望。
就像陆晨随手撒出去的一把把种子,被风吹向四面八方,落在哪,就在哪扎根。
大军的铁蹄踏碎哪里的城墙,军垦的犁铧就耕耘哪里的田地,琅琅的读书声,就会在哪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