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秋在血管上运用的,就是同样的法子。
紧接着,许秋详细讲了讲节段性血管骨架化游离的操作细节。
“不算难。
“影像引导,规划出需要游离的血管节段和滋养血管的位置;然后用显微剪、钝头剥离子分层剥离血管外膜与周围组织……非必需分支用6-0prolene线结扎。当然这里不推荐双极电凝,虽然轻松,但血管本就因为大瘦身后变得异常脆弱,此时再做电凝,后续血管分支难以复通……”
“……”
不算难?
就那一个“分支用6-0prolene线结扎”,难度就足以卡死一大群医生了,你管这叫做不算难?
众人无比沉默。
赖光圳等人神情多少有些苦涩。
怪说不得许秋做起手术来如鱼得水,异常丝滑。
各种基础操作都拉满了,出现各种情况对许秋来说都在能力范围之内,全都“不算难”,这种情况下,能不轻松吗?
“还得练。”
“咱和许医生的差距大得令人发指……”
“感觉戴教授来了都得怀疑人生!”
此刻,赖光圳等人苦笑着摇头,彻底放弃了再和许秋比较的心思。
……
赖光圳这个问题过后,其余人也纷纷打开了思路。
基本上,每个人的问题,都能针对一个颈七互换术的疑难点。
而不少问题也让许秋眼前一亮。
譬如,“超长距离神经移植后,如何维持吻合口张力在安全阈值内?”。
这种情况其实相当少见。
但也并非没有。
神经天然有缺陷的、抑或是部分身高超过正常人太多的“两米以上巨人”,如果要做颈七互换术,就很有可能要面对类似的困境。
对于赖光圳等人来说,可能就只能两手一摊“我们尽力了”。
但许秋在长久的思索后,仍然给出了可行的方案。
“分阶段神经延长!”
这利用的是神经本身的牵张适应性。
即缓慢牵拉可激活神经内胶原重塑,避免急性拉伸导致的轴突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