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必须要脱离安全窗,要应该进行分层显微分离,使用钝头显微剥离子在神经外膜与血管鞘之间分离……
“如果不可避免地发生出血,优先用浸有凝血酶的明胶海绵轻压,同时用双极电凝精准封闭破口,避免热扩散损伤神经……”
这些步骤严谨而细致。
听上去并没有什么玄妙的地方。
然而,如果不是许秋提点,当医生在临床上碰到这种情况下,头脑可能会完全空白,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而许秋这番话,无异于是一则临床指南。
不过许秋显然还没说完。
顿了顿后,他继续开口:“另外,还有一个成本比较高,但卓有成效的方案。一般医生不建议模仿,但在座各位手术功底都相当扎实,或许可以一试。
“——节段性血管骨架化游离!
“它的适应症,就是变异血管挡住了神经。这种情况下绕不开、也无法剥离,那么就直接将血管削减到仅剩主干,来个大瘦身!”
此时,会议室静悄悄的。
外院医生是懵逼。
压根听不懂!
他们连颈七互换术到底是怎么回事都没有完全搞清楚,这种涉及到术中细节的问题听不明白,也无法想象。
而赖光圳等人,同样目光呆滞,但却是听得如痴如醉!
阻挡神经……
这种情况其实挺多见。
如果锁骨下动脉或静脉存在变异,譬如迷走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下,变异血管就会阻碍颈七神经的转位。
而想要挪动神经,首先就要处理血管。
传统方法就是“咔阻断”“唰切断”“哧缝合”。
但许秋给出了另一个解法。
在特定血管节段,比如锁骨下动脉的其中一段——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剥离周围结缔组织、脂肪以及非必需分支,仅保留血管主干及关键滋养血管,形成“骨架化”结构!
随后进行游离,从而重新定位,甚至直接绕过障碍区域。
说的直白点,一个胖子,通不过狭窄的缝隙怎么办?
把全身的肉都削了,变成只有一个骷髅骨架,自然就能穿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