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得言辞恳切。
霍院长最大的优点,就是身为外行,从不插手内行的具体事务。
各科鸡皮蒜毛的事情他理不清,也不可能看清,于是索性不管。
但甭管谁,都在乎钱!
所以霍院长也不说什么“辛苦一阵子、冲击大三甲”的空话,钱管够,剩下的你们发挥!
“而且,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一点。”
霍院长突然再度开口。
他目光扫过众人,问道:“许秋肯留在临医,是他的选择。但我们临医真的就这么心安理得地让他继续当个主治医生?”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感觉脸上烧得慌。
霍院长说的是实话。
但,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回馈。
临医倒是想帮许秋晋升。
但,医院太小,能力不够!
临医每年能升高级职称的名额都卡得死死的,最后几个名额已经用在沈瑶等一批新医生身上了。
想要再让许秋升副主任,临医是做不到的。
省院倒是可以。
那边大把的名额,而且偶尔破个例也无妨。
但显然,以临医的体量,并不具备这个资格。
“说的是。”
“许秋愿意留在临医是他的事情。如果我们觉得理所当然,那就有点太不懂用人了。”
“就按照霍院长说的办吧……”
众人不再反对。
只有财务主任苦着脸,道:“那这样的话,收支结构、床位资源结构和病种结构都要调整了。”
另一名副院长点头:“那就慢慢调整。如今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机器人化的时代,再按照旧式结构已经有些落伍了。”
霍院长也微微颔首。
他之所以如此激进地调整薪酬模式,重点其实就在这里。
按照如今的趋势,未来临医势必也会逐步重外科、重微创。
与其等浪潮袭来时再被迫匆忙调整运营方式。
不如借着许秋的东风,从科室人员的收支结构开始调整!
很快,这个议题就此结束。
霍院长又聊到了临医的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