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门36天局 > 第8章 密使出击(7/17)
此大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抓住呢?先发制人,后发就得受制于人。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请唐公三思。“

    那么唐公会说什么呢?也许还是那句话,”我李渊世受皇恩,不敢变志“。那我得说:

    ”主昏国乱,何必以愚忠自误?顺天行事,于国于民于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或许会说,倘若弄巧成拙,为之奈何?

    如果他这样说,那就有点希望了,我得说:

    ”晋阳士马精强,公又蓄积巨万,加之晋阳宫内,物资无数,藉此举事,何患不成?再说,主上南幸不归,关中人心浮动,虽说代王侑留守关中,毕竟年幼,关、陇豪杰,正思择主而事,公若鼓行而西,抚有群雄,取关中正如拾芥。关中,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周之镐京,秦之咸阳,汉之长安,隋之大兴,无不据此以成帝业。关中,东临黄河,三面大山环绕,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进可直取中原,横扫天下,退有金城千里之固,何愁帝业不成?\"

    对,我就这么说。

    裴寂把要说的话想得好好的。他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这个人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但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命中注定要发达,在事关个人前程的问题上绝不含糊。

    然而,李渊并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二人刚刚坐定,李渊便说:

    “我给突厥可汗始毕写了一封信,想与他和亲,裴公以为派谁送去好?\"

    裴寂想了想,说:

    ”在太原比较熟悉突厥事务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唐俭,一个是刘文静,依我之见,还是叫刘文静去更合适一些。“

    ”何以见得?\"

    “唐公刚才讲到和亲,刘大人也谈过和亲的事,他认为,只有北和突厥,解除了后顾之忧,才有可能南取天下。”李渊想,刘文静倒管得宽,说:

    “裴公又说远了,我李渊完全是为了大隋北部边疆的安宁,决无他图。”

    “刘文静也是一番好意。”裴寂说。

    “我不喜欢这个人。”

    裴寂一时不知说什么,他为刘文静感到悲哀,同时又为自己敲了一次警钟,万事不得像刘文静那样,锋芒太露。这么想着,原来在路上想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