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矗立在眼前。
3
“乾清宫”象征了大明王朝当前的命运!
二十四年前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坤宁宫”和“干清官”。两官乃帝后寝宫,必须重建;但国库由于西征、南征与东征已经空虚了,内库只够勉强维持十万宦官、九千官女构成的内宫的豪华挥霍,重建两宫必须耗银数百万两,哪里去拿?老百姓上缴的赋税已是逐年增加,不堪重负,再下令加收是不行了。于是想到了“开矿”,不向百姓伸手,但向地里挖钱。这实在是对百姓的莫大慈悲!
于是,“开矿”成为不可逆转的国策,内官的太监一拨又一拨奔赴各地,还带着成千上万的锦衣卫。他们开矿的模式如出一辙,都是往百姓的家里“开采”,往人的口袋里“开采”,往繁华的闹市、商阜“开采”,于是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遍及全国的“奉旨抢劫”,出面拦阻的官员都受到严厉的处分,白银、黄金则源源不断地流入了紫禁城。当干清宫、坤宁宫的围墙步步升高的同时,太监们在外城兴建的豪华私宅,更如雨后春笋般丛生。
万历帝见钱眼开,又派出一批批税使,分驰全国,地位与矿监一样凌驾在地方官员之上,处处“开采”银两,步步设立税卡,奸淫掳掠,无法无天,千百万家流离失所,引起无数的官员抗疏争议。
山西巡抚、右金都御史魏允贞说,监使一出“如虎如狼,家室立破”。
大学士沉一贯奏言,斯乃“群虎百出,逢人咆哮,寸寸张罗,层层设阱”,“海内久苦矿税,如在水火”。
“神州行将陆沉矣!”南京的官员上疏,发出警惕性的警讯。
所有奏疏,万历帝都“留中不发”,不予理睬,不与争论,我行我素:五府六部乃至内阁大臣接二连三辞职,五湖四海震荡不安,民变此起彼落。
方从哲知道自己的仕途已到达了终点,同时,也朦朦胧胧觉得大明王朝已到了穷途末路。
这时,司礼监陈矩出来迎接,将他们七个大臣引入官中,往右拐,跨入了月华门,再进一道凤彩门,即到了宏德殿,这便是皇帝起居所在,宫内称它为“西暖阁”。
皇太子皇长孙已先行到场,规矩地立在一侧,关切地望着平躺御床上的父皇。
贵妃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