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是真话了。
孔明见其低头不语,知他城府很深,若非真诚相待,说一些大道理,是不能使他信服。就又道:&34;其实先生对亮北伐之举,能否成功,也存疑虑!&34;
李严抬头扫了丞相--眼,又低头不语,算是默认。孔明就开诚布公说道:
“亮多次兴兵北伐,实是勉为其难,不得已而为之。先生也知蜀中空虚,而且越打越空。而亮为什么征战不止呢?&34;
李严抬起头来,注视着丞相,他想知道丞相的葫芦里究竟装着什么药。
”天下三分,实是南北对峙。蜀吴二国若是偏安自守,将被曹魏各个击破,吃掉了一个,再吞一个。所以吴人虽有长江之险,但他们知道这个道理,不敢据验自守,年年征魏不止,虽屡败,仍屡战。而我蜀汉,打的是光汉复刘的旗号,你说能凭险自守,等待挨打,连吴人都不如吗?&34;
李严听了这些话,知是丞相肺腑之言。原来自己是不在其位,不知丞相之苦。丞相北伐,以及他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保蜀汉不被吞并。就是丞相对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也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绝非个人争权夺利。
丞相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对他李严虽有防范之心,却无加害之意,他今夜肯对他说这些心里话,还是对他寄于厚望,实是希望他在汉中能有作为,独当一面,保证大军顺利北伐。
“丞相,从今以后,你就让我叫李平吧!”李严觉得此时说什么话,都不好表达自己的心意。
孔明也知李严不是那种不明事理,不知羞耻的人,听他这样说,知他尽释前嫌,也不点破,点头含笑告辞。
2
孔明八万大军一动,北守建威的郭淮就把告急表章送到洛阳。
魏明帝览表,顿感不安。孔明此次用兵,不同以往,大有一举吞并关中,灭了魏国的气势。便对尚书孙资说:&34;大将军曹真不在了,朝中能与诸葛亮匹敌的统帅恐也难找,事到如今,朕只有御驾亲征了。“
孙资却奏不可,他说:
”东吴屡屡跨江北侵,对魏也是虎视眈眈。眼下防御东吴虽有满宠,但皇上也不能专重西蜀之患,轻视东吴之忧。皇上应该居洛阳,如泰山镇九州,北辰居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