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凿穿后山,汇通二江,再建一座外城。
他建了这两座大城,可以防吴、防魏,也可以防备朝廷对他的控制。
更有甚者,他还向朝廷上表要求,划出巴郡、巴西、巴东、涪陵、容渠五郡,建立巴州。由他担任刺史,开府治事。
在西蜀,只有丞相开府治事,他要这样做,无疑是想把国家一分为二,与丞相分庭抗礼自成一统。
蒋琬说完李严的这些无理要求,最后又拿出一封李严转给丞相的私信。
孔明当众开启,原来是一封劝进书。李严劝他学曹操故事,受九锡,进爵称王。这无疑又是鼓励他妄自尊大,把他抬上高位,使他不便阻挠李严的无理要求。
众将听罢,群情激怒,都主张出兵先讨李严,再讨孙权,消除国中之隐患,灭了东吴,再与曹魏决战。
随军长史杨仪急道,讨伐李严势在必行,与东吴为敌,万万不可。
他认为孙权虽然称帝,也只要求鼎足一方,并无西侵和北渡的野心。蜀汉若是绝其盟好,势必要先灭其国,并其土,否则北伐曹魏,就有东顾之忧。东吴地大于蜀,而且江南也多人杰,军力不弱,欲灭其国,谈何容易。
留府长史蒋琬也有同感,他认为若不承认孙权称尊,蜀军阀魏,便失犄角之势,若是讨伐东吴,更是曹魏求之不得之事。眼下只能容忍二帝并尊,先除内患,再图曹魏,后求一统。
姜维、马岱、王平、张翼等大将听了二长史之言,也感有理,便请丞相发兵南下,先讨李严,以除国中之患,
孔明听了众人之议,又见众将请伐李严,沉吟不语,不发一言,只是把眉头拧得更紧,脸色更加深沉。
突如其来的二件大事,加上北面虎视眈眈的曹真大军,他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是战是和,是伐是抚,何去何从,事关蜀汉生死存亡,他不敢轻视这次抉择。
有道是一步差来百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十分清楚,这一步要是迈错了,就不同于以往的北伐失误,造成的后果将无法挽回。
众将佐发完议论,只等丞相裁决。
孔明却还是闭口不言,不置可否。中军帐静得如一湖秋水,无声无浪,连几里外操练的呐喊之声都能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