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冲淡了喜庆之色,急忙举杯起座,到孔明席前,恭敬道:“此杯当贺丞相光复武都、阴平二郡之功!&34;
”光复二郡有功之人,乃陈戒、陈到兄弟也!现在他们还远在百里之外的武都、阴平二郡防守,严阵以待魏军,我就权替陈家兄弟,接受各位之贺,饮了此杯!&34;
“丞相,陈家兄弟收复二郡,功不可没。但乃丞相调兵遣将,造成大势,才使他们兵不血刃,水到渠成呀!”姜维见丞相连连让功,钦敬之余,却也觉有失公平,就带头为他表功。
孔明还是连连推让,又提到魏延、刘琰二军之力,幸有他们分守散关、郿城,才无东顾之忧。姜维、王平敌住郭准,断了二郡魏军退路,也为收复二郡出了大力,
当即孔明又为魏延、刘琰、姜维、王平、廖化等将请功,请朝廷论功行赏。
费祎遵谕,宴罢告辞,回成都复旨。
不料费祎才去,忽报天使又到。孔明急忙迎出帐外,见是留府长史蒋琬,知是朝中又有大事,忙迎他进帐。
原来蒋琬是为东吴孙权称帝之事而来,这是给以汉统自居的西蜀出了一个难题,朝中众臣不知如何对付,后主特派蒋琬请教孔明,请丞相定夺。
曹丕称帝,西蜀讨之,说是“征讨篡逆,光汉复刘”,名正言顺。现在东吴称帝,显然也是背汉叛乱,西蜀按理也应举义讨之。现在还讨不讨呢,这也难住了孔明。
孔明---向主张“联吴抗魏”,而且克服种种困难,达成协议。这才使曹魏两面受敌,兵力分散,确保东吴、西蜀与其三国鼎立。
孙权称帝,情况就不同了,如不讨伐,就是默认东吴可以叛汉。既然东吴可以叛汉,曹魏为什么就不可以禅汉呢?你又何必高举汉旗,兵出祁山,一再伐逆呢?
孔明深知,西蜀现在出兵伐吴,那是万万不可。两个弱国打了起来,得益的将是强魏,就会加速二个小国的灭亡。但不伐吴,又与西蜀的立国大义形成悖论,这真是伐不得,不伐也不得。
东吴称帝的难题还没想出对策,蒋琬又说出第二件十分难办的事。
中都护江州都督李严也在筑城。周围十六里,前后城门命名“苍龙门”和“白虎门”,俨然是一座皇城。还计划在城西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