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窜进脑海提醒他,难道就这样失去了高官厚禄,重新走上四处求聘的艰难之路
想起首次求聘失利的狼狈情景,那刺耳的嘲笑声,再次响在耳畔
“咱洛阳人的习惯,是办实业做生意,挣个一成二成之利。”这是父母的声音。他们埋怨道:“可他倒好,卖地求官,结果连半个官儿也没求到,还有脸面回来。”
父母埋怨声刚过,嫂子那尖声尖气的讽刺又传了过来。“哟,我当是哪国相爷回来了呢,没想到还是个乞丐,浑身臭味,丢人现眼,还要叫人侍候?”
他记得当时愧恨不已,躲进内室,不敢出来见人。后来他想:如果继续一身贫寒,恐怕终生被人看低,不如下定决心,刻苦攻读,也许将来还能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他拿出《阴符》、《捭阖》、《持枢》、《飞箝》,努力研读起来。
他从早到晚,废寝忘餐。读到深夜,困顿不已,便伏案睡了起来。一会惊醒,他深恨自己没有恒心,便拿起缝补鞋用的锥子,狠狠刺进大腿里,鲜血直往下流,他也不管,反而乘着剧痛带来的清醒,继续读书。第二天,他生怕晚上没有睡好会打瞌睡,便解下头发,把
一端绑在绳子上,然后将绳子栓到梁上。一打瞌睡,绳子就会拽痛头皮,刺激他醒过来,继续苦读……
他“悬梁刺股”,苦读经年,大腿上不知被锥子扎过多少次,头发也不知被挂断了多少根。他始终如一,苦心钻研,并把书中所学,与列国形势对照,细加揣摩,终于心有所悟,天下大势,如握掌中。便凑了些许路费,再次告别家乡,踏上了求聘之路。
他先到赵国,想游说赵王发起合纵以抗击西秦,使秦国不能得志于东方,也一吐那次求聘不成所受的窝囊气。谁知赵王还没见到,就遇到了丞相奉阳君的阻挠,故意派他出使秦国,归来后三天不得晋见。第四天他去询问原因,才知道奉阳君怕相位被他取代,便使出一招,目的是要他离开赵国另谋出路。
他委屈地离开邯郸,顶着漫天风雪前来燕国。其时,恰逢燕国复国不久,燕都蓟城因被齐兵彻底毁坏,燕昭王便把武阳城重新修缮一番。燕昭王立志兴燕,发愤图强,修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士。苏秦的到来,正合时宜。黄金台一席长谈,燕昭王当即拜他为客卿,后又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