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的私情,反而为他之死悲痛啼哭。你这岂不是与他一起叛逆吗?”
蔡邕听说“叛逆”二字,大惊失色,赶忙辩解道:
“我虽不才,颇知古今大义,耳中熟闻,口中常说,岂敢背叛国家而归向董卓只是卓族骈诛,一时生感,遂致叹息落泪。吾自知过误,还乞见谅。”
“你精通汉律,岂不知叛逆之罪无有赦宥之例乎?”王允冷笑道。
蔡邕知道定成“叛逆”之罪,就是问斩,便哀求道:
“蔡邕一死,并不足惜。只是正在编写的《汉史》尚未完成,于心不安。倘得黥首刖足,俾得续成《汉史》,皆出公惠,邕亦得稍赎惩尤。”
王允愈听愈怒,拍案而起,怒吼道:
“来人呀,将这叛臣给我拿下!推出去斩了。”
众臣大惊,皆伏地叩首,为蔡邕求情。王允对众臣的叩首求情根本不于理睬,只管催促刀斧手道:
“速速斩首复命。”
王当蔡邕被五花绑着欲推出殿门之时,突然一人破门而入,高声道:
“伯喈乃旷世奇才,一代大儒,名闻天下。他多识汉事,当令他续成《汉史》。《汉史》系一代大典,非他莫成。而他的过错微乎其微,若处死刑,恐失人望矣!”
王允本想发作,见来人乃是位高名重的太尉马日殚,便忍着怒火道: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留传后世。今国祚中衰,天下未稳,若再命佞臣伴侍幼主,执笔舞文,不但无补皇上圣德,还会使我辈蒙受讥刺诽谤。所以我不便轻恕!”
王允说完,便下令将蔡邕投入大牢,总算给太尉马日碑一点面子。但是,他却暗暗指使人将蔡邕逼死狱中。一代大儒就这样冤死在王允之手。
马日殚闻说蔡邕已死,心中充满着对王允的愤慨。他在私下对人说:
“善人,乃国家的纪纲;着作,是国家的典章。王允欲灭纪纲、废典章,怎能长久?董卓从中平六年八月入京专权,至今年四月被诛,前后共两年零八个月,可谓短矣。吾观王允的鹰尾翅不会比董卓的狼尾巴长。难道王允他不怕断子绝孙么?”
诚然,王允并非不怕断子绝孙,而是他在掌握了国家权柄之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