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摩车”。他穿着的服装款式和色彩,也仿照皇帝的大红滚龙锦袍。人们已经闻出董卓身上的觊觊神器的味道。董卓已是位在王侯、三公和百官之上的太师,还想让汉献帝称他为“尚父”。为此,王允将此事征求侍中左中郎将蔡邕的意见。蔡邕委婉地劝阻道:
“姜尚辅佐周武王,受天命剪除商纣,所以称‘尚父’。现在太师的威德诚然巍巍,但与姜尚相比,似有不够。须等关东平定,扶驾返回旧京洛阳,然后再议此事为宜。”
王允仍不以为然,倒是董卓听了蔡邕的话,从此不再提“尚父”的事。但是,他却提高了太师的权位,公卿见到董卓时要通报姓名后跪拜于车下。还规定公卿有事可以避开皇帝,直接到太师府报,由他裁处,以提高效率。这就把当今皇帝撇在朝廷之外,由太师一人独断天下。
在权势中登峰造极的董卓,慢慢的体会出:权势就是一切、权势可以让人为所欲为,不必讨好、迎合他人,不必顾忌。因此,他一改刚入洛阳时那种“用人唯贤”的初衷,大封亲属为官。董卓的弟弟董旻任左将军、侄儿董璜任中军校尉,掌管军队。九十岁的董卓母亲封池阳君,比太后还神气。不满十五岁的孙女董白封渭阳君。其余子孙,男的皆封侯,女的均封为邑君。连他侍妾怀抱中的婴儿,也被封侯,穿着金紫色的贵族服装,拿着那些代表他们官职的金章紫绶,当玩具扔来丢去。长安老百姓笑他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董卓在长安城东已有豪华宽敞的太师府邸,供全家族人居住都绰绰有余。可他又命人到离长安城二百六十里的郿县建筑私家官室。他命人依山筑垒,迭石为城,内造宫室府库,城墙的高和宽皆为七丈,同长安城相等,号称“郿坞”,又称“万岁坞”。坞内积谷可吃三
十年;储黄金白银不计其数;珍奇罗绸,积如丘山。这些财物,皆从洛阳聚敛搬迁而来,原说是充入国库,可是到了长安,却成了董卓的私人财产。董卓对左右亲信声称:
“如果大事可成,就以此为皇官,雄踞天下;如果不成,退守坞中也足以度过一生。”
董卓生平本来好色,老当益壮。他的小妾已经多得喊不出名字,还派亲吏四出,采选民间如花似玉的少女八百人,入居坞中,供他择优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