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又叮嘱道:
“德宁,你明天去趟燕大图书馆,给胡作家送两斤碧螺春——这可是我从社长那抢来的。”
“要不要再带条大前门?”负责初审的小赵插嘴,“我姐夫在烟草公司上班”
周艳茹摆摆手:“这件事不着急。”
她环视众人,语气突然严肃,“记住,我们要维护好和胡作家的关系,但绝不能像某些刊物那样搞庸俗拉扯。”
众人连连称是。角落里,新来的实习编辑小声问前辈:“为什么主编这么重视”
“傻小子,”老编辑压低声音,“现在全国多少杂志盯着胡为民?《北方文学》的主编上周还托人打听他的住址呢!”
正说着,电话铃突然响起。周艳茹接起来听了两句,脸色突然变得古怪。挂断后,她深吸一口气:“刚得到消息,《人民日报》把《孩子王》列为初高中学生的课外推荐读物。”
编辑部再次炸开了锅。
窗外,四月的杨花纷纷扬扬飘过,像极了此刻所有人飞扬的心情。
……
《孩子王》和《燕京文艺》的成功,已经到了所有人都不得不正视胡为民这位新晋知名作家的地步。
新晋和知名连在一起像是病句,但形容胡为民却非常贴切。
在燕京,他靠着《甜蜜蜜》和多部精彩短篇,早已名声大振,说是知名作家并不过分。
但放眼全国,他确实是粉嫩新人作家一枚。
现如今,胡为民就像唐僧肉一般,谁都想咬一口。
就算吃不上肉,也要结个善缘。
说不定什么时候,胡老师就会答应他们的约稿也不一定。
燕京本地杂志社还好说,都知道他是燕大老师。
奈何燕京外的杂志社不知道,他们想联系胡为民,必须依靠燕京文艺。
只是目前,燕京文艺对这些杂志社有些爱答不理。
也正常,他们都是燕京文艺的对手。
不过,也有靠着距离近,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的。
比如说,燕大的《今天》杂志。
……
燕京东城区,东四巷。
谁也想不到,《今天》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