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直就是王炸!
“胡老师,胡老师,我们火了,火了!”
查剑英和陈建公咋咋呼呼地闯进图书馆,在被赵老师严肃批评一番后,方才憋着心里的那股兴奋劲,上楼跑到胡为民跟前。
胡为民看着两人,开了个小玩笑,“哎呦喂,我说你俩,火了可记得给我签名。嗯……我先囤他个一百张,等你们成了大作家后我好高价卖。”
陈建公微黑的脸庞泛起红光,旋即又振奋道:“胡老师,是真的,我们班同学都知道我的作品在《故事会》上发表了!”
“看来只有建公一个人火了,谁让建公用真名,剑英用的是笔名呢。”胡为民思路清奇,想到了其中的华点。
“嘿,扎西多,笔名起的不错。谁能想到起这个名字的是燕大学生查剑英呢?”
查剑英本来兴奋的脸庞,瞬间僵硬住,她嘟囔道:“胡老师,你怎么这么喜欢打击人嘞。”
“哈哈。”
胡为民和陈建公尽管努力压抑着表情,最后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查剑英撇撇嘴,旋即又自豪道:“虽然同学们不知道我的笔名,但他们认为我的小说写得好可是真的。”
胡为民点点头,认可她的说法。
他们的作品受到好评,他不意外。
这期《故事会》上的佳作并不多,除了胡为民的四部短篇外,亮眼的作品也就查剑英和陈建公的作品。
相较那些民间奇谭,两人的作品最起码饱含真情实感,能让普通读者看得下去,也能得到知识分子的认同。
陈建公憨厚一笑,道:“我们也是沾了胡老师的光。”
“和我有什么关系?”胡为民不解。
“胡老师,这期《故事会》传播得非常广,功劳可都是你那几部短篇的。”
“同学们都说故事的精彩程度不下于《演员》呢!”
“别说同学了,就连不少学校老师都看了故事会,夸你写得好呢!”
胡为民摆摆手,笑着道:“行了,别夸了,再夸下去,我真要骄傲了。”
“胡老师心态真好。”
“我要是像胡老师这么出名,肯定已经飘了。”
两人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