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都市:你校学生,个个国之脊梁? > 第121章 耀眼的研究生们,诺奖级成果井喷!(2/7)
的核心本质,其实是工程学。

    于是我便发散思维,思考农业、生命科学,能不能和工程学结合在一起。

    深入研究之后。

    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用玉米来举个例子。

    农业领域的模式,是通过种地,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生物质,合成淀粉。

    玉米的叶子,相当于‘天线’,可以获得太阳光。

    玉米的根,相当于‘抽水机’,能够吸收地上的水。

    玉米的茎秆,能把‘天线’立住。

    通过这个模式。

    玉米把太阳光的能量进行吸收,转化为淀粉。

    整个过程,大概需要60个步骤,时间是3至4个月,转化效率非常低。

    而用工程学的思维,

    我们可以把玉米,看作一间工厂。

    这家工厂,把自然界最常见的东西‘水’和‘二氧化碳’,合在一起,组成了碳水化合物中的‘淀粉’。

    既然是工程,就可以把玉米这种‘天然复杂工厂’,用各种各样的设备去节省一个个步骤,直接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镜头画面一转。

    夏卓开始演示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

    他先用电解水获得氢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甲醇,并将电能转换成甲醇中储存的化学能,再用生物酶催化剂将甲醇转换成二羟基丙酮。

    经过八个步骤的酶反应后。

    夏卓把它聚合成磷酸葡萄糖,最后转化为淀粉。

    整个合成过程。

    仅仅耗费4个小时。

    夏卓面对镜头,科普道:“玉米从播种到淀粉成熟,大概耗费100天至150天,需要60个步骤的光合作用和化学反应,对太阳能量的利用效率不超过2%。

    而人工合成淀粉,只需要11个步骤,就能完成,且能量转化效率提高35倍。

    我所在的团队,在实验室里用1立方米生物反应器的年产淀粉类,大概相当于5亩土地种植的淀粉产量。

    换言之。

    如果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能够实现大规模工厂车间量产。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