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虎一边讲解,一边暗暗观察着皇帝的神色。这些天他虽然因为顶撞总管太监受了责罚,但反倒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奴才该死,让皇上操心了。”远虎恭敬地说道。
同治帝摆摆手:“不必多礼。朕已经和母后说好了,你养好伤就来做朕的伴读太监。琼器阁的差事也继续干着。”
远虎连忙叩头谢恩。
与此同时,翁同龢的书房内,一群雅流官员正在密谋着对付陈逸风的计策。
“诸位不必惊慌。”翁同龢捋着胡须,沉声说道,“太后此举不过是要制衡我们罢了。等陈逸风从琉球回来,他代替朝廷谈判的事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一个无功名的平民,也敢代表大清?这可是死罪!”有人愤愤不平地说道。
“就是要等这个机会。”翁同龢冷笑一声,“现在,我们静观其变。”
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阴晴不定的脸色。书房内的气氛凝重而压抑。
“大人,那陈逸风在民间颇有声望,若贸然动手”一个年轻官员欲言又止。
“哼,民间声望?”翁同龢不屑地说道,“他不过是仗着太后的宠信,才能在朝堂上横行霸道。等时机成熟,自然有人收拾他。”
就在众人密谋之时,宫中的某个角落里,远虎正在借着微弱的烛光,默默记录着今天从同治帝那里听来的朝廷动向。这些信息,或许会成为未来改变大清命运的关键。
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一场足以改变大清命运的较量即将展开。而这一切的开端,都要从陈逸风在琉球的这场谈判说起。这个特殊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信念而战,无论是守旧派还是革新派,都在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秋日的黄海泛着淡淡的青黑色,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规律的声响。一艘洁白的疾翼船正乘风破浪,朝望海港疾驰而去。远处的海鸥盘旋着,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
船头上,陈逸风静静地望着远方,任由海风吹拂着衣袍。他的目光穿透层层迷雾,仿佛要看到更远的地方。衣袍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却掩盖不住他眉宇间的凝重。
“这片海域,比起琉球那边可安静多了。”陈逸风轻声自语。
身后传来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