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风站在高处的露台上,望着这片繁忙的景象。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港口,一艘艘商船正在装卸货物,黑烟从轮船的烟囱中缓缓升起。
“大人。”管家轻声走到他身后,“第一批从欧洲请来的教师已经到港了。”
陈逸风接过管家递来的名册,快速浏览着上面的内容。名册上详细记录着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这些都是他精心挑选的人才。
“让他们先休息两天。”他合上名册,“另外,通知所有本地儒生,后天上午在大堂集合。”
管家欲言又止:“大人,那些儒生”
“我知道他们不情愿。”陈逸风转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但这是必经之路,琉球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
夜幕降临,陈逸风走进了位于城中心的夜校。教室里挤满了各行各业的百姓,有渔民、商贩,甚至还有几个年过半百的老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词汇。”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progress”这个单词。
“这个词的意思是进步、发展。”他转身面对学生们,“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一样。”
台下传来细碎的议论声,有人在认真记录,有人则皱着眉头努力记忆。一个年轻的渔民举手提问:“先生,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些洋文?”
陈逸风放下粉笔,目光扫过教室里每一张认真的脸:“因为世界在变化,我们必须跟上这个变化。否则,就会被时代抛弃。”
与琉球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望海的工业特区正陷入困境。
楚三爷坐在衙门大堂内,面前堆积如山的信件让他头疼不已。一份份投诉、一封封告状,几乎要将他淹没。
“大人。”梁掌柜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几分忧虑,“又有几家商铺关门了。”
楚三爷揉了揉太阳穴:“怎么回事?”
“都说是生意做不下去了。”梁掌柜叹气道,“那些地主散布谣言,说工业特区会破坏风水,很多人都不敢来了。”
“这些人”楚三爷握紧拳头,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就是不明白,这些改变对大清意味着什么。”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一名衙役慌慌张张地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