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这位太子殿下却只是低着头,嘴里翻来覆去的也只有几句话:“是。”“儿臣失察。”“父皇明鉴。”
很快这次议事已经到了尾声,负责侍奉的老太监将最后一份奏折递入了帘后。
“楚宁?”
“丹书铁券?”
“嗯?我们大夏还有这号人物?”约莫十余息的光景之后,帘后之人忽然发出一阵低语,似有疑惑。
之前关于邓异之死,陈显因为惶恐紧张的缘故,未有来得及出言,为其争取到重新查案的机会。
为此他心头懊恼不已。
他更记得,相比邓异之死案件,自家女儿花了更多时间,嘱咐他要保下楚宁。
这一次,他不愿错过这个机会,抢在陈昭胤之前,匆忙言道。
“楚宁是鱼龙城的公侯,手中的丹书铁券更是太祖亲赐!”
“其祖是有功于大夏的社稷之臣。”
“其祖父,早年更是跟随萧桓老将军征战蚩辽,立下过赫赫战功,甚至五年前还是因为驰援盘龙关,遭到了蚩辽人的埋伏而亡故。”
“这位楚宁,在北境更是多有义举,自费开辟山道,缩短军需运往盘龙关的路程,又遣私兵驰援战场,就算有些行径稍稍过激,又因年少,见识浅薄,不知有归武令的律法,做了些有违章法之事。”
“但其对父皇、对这大夏天下的拳拳之心是日月可鉴的。”
“东海不辞涓流乃成其深,神岳不拒微尘方铸其高。”
“还望父王体恤楚宁此人的忠义之心,莫要过多责罚……”
这番话是来的路上陈曦凰反复说给陈显,让其背下的。
她自幼变得圣上宠幸,深谙帝心,用她的话说,这番话只要陈显能在圣上的跟前说出来,楚宁便绝无性命之忧。
陈显虽然软弱,但对自家女儿那是百分百的信任,这番话他背得用心,语速或稍快了些,但并无太大的差池。
可当他说完这番话后,却发现周遭的气氛变得诡异了起来。
站在圆台旁的老太监低下了头,身侧的陈昭胤看向他的目光古怪,就连帘布后的翻书声也骤然停止,整个昭阳殿在那时静得可怕。
就在陈显摸不清就里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