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袁尚:揽尽江山与美人 > 第186章 化腐朽为神奇,纸张问世待有时(3/4)
    徐庶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刚刚燃起的兴奋火焰上。确实,成本是个大问题。一部《三字经》不过千余字,用竹简写,也要捆成一小捆;《千字文》更不必说。

    若是印制个几百上千部,光是材料和人工,就足以让刚刚有所积累的冀州财政捉襟见肘。更别说要大规模推广到普通百姓家了。

    袁尚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竹简……绢帛……成本……

    忽然,一道灵光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纸!

    对啊!纸!廉价、轻便、易于书写和传播的纸!

    他记起来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似乎并未大规模推广,至少在北方还远未普及,主流依然是竹简和绢帛。如果能将造纸术在冀州推广开来,那成本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

    想到这里,袁尚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这可不仅仅是解决蒙学读物推广成本的问题!

    纸张的出现,对于文化传播、政令推行、信息传递、商业记账乃至军事地图绘制,都将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将极大地降低知识传播的门槛,动摇世家大族对知识和舆论的垄断根基;它能让政令更快捷地传达到基层,提升行政效率;它能让商业账目更清晰便捷,促进经济发展……

    这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打破旧秩序、建立新格局的神器!

    “我有办法了!”袁尚猛地一拍桌案,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让徐庶、荀攸和蔡琰都吃了一惊。

    “夫君?”蔡琰轻声问道。

    袁尚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缓缓道:“元直刚才所言极是,竹简、绢帛皆非良选。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书写材料,一种既轻便廉价,又易于生产和书写的材料。”

    他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飞速回忆着后世看到过的关于古法造纸的纪录片和资料。

    原料……麻、树皮,对,楮树皮是上好的原料,韧性好。

    工序……采集、浸泡软化,然后是蒸煮,要加石灰之类的碱性物质,加速纤维分解,煮烂为止。之后是舂捣,把煮烂的原料捣成泥状的纸浆。

    然后是关键一步,抄纸!用竹帘在纸浆水里捞,形成薄薄一层。最后是干燥,把湿纸页贴在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