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成绩优秀者予以嘉奖,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除军事院校外,还注重从实战中选拔培养军事人才。鼓励年轻将领参与边境战事,在实战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对在战场上表现英勇、指挥有方的将领,破格提拔任用。同时,建立军事人才交流机制,让不同部队的将领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促进军事人才的共同成长。
为激励军事人才的成长,制定了完善的奖励晋升制度。对在军事训练、作战中有突出表现的将领与士兵,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如赏赐金银、土地、爵位等。在晋升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以战功和能力为主要依据,为有才能的军事人才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
此外,还注重培养军事人才的忠诚意识和家国情怀。在军事院校和部队中,加强思想教育,宣扬帝国的正统思想,强调军人的使命与责任,使每一位军事人才都将保卫帝国、维护国家尊严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出了一大批忠诚、勇敢、有谋略的军事人才,他们成为大秦帝国国防事业的中流砥柱,为巩固边境防线、抵御外敌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充分调动边境地区民众的力量,形成军民联防的强大合力,我推行军民联防机制。
在边境各郡县,组织民众成立民团。民团成员由当地青壮年组成,官府为其提供一定的兵器与军事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的格斗技巧、兵器使用以及简单的军事战术。民团平时务农、经商,战时则配合军队作战,承担巡逻、警戒、运输等任务。为提高民团的积极性,对表现优秀的民团成员给予奖励,如减免赋税、授予荣誉称号等。
同时,加强军队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军队定期派遣教官到民团指导训练,传授实战经验。在边境巡逻中,军队与民团联合行动,相互配合。军队凭借专业的军事技能和装备,负责应对大规模的敌人入侵;民团则利用对当地地形熟悉的优势,为军队提供情报支持,协助军队设伏、侦察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军民之间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共同应对危机。
为保障军民联防机制的有效运行,建立了相应的协调机构。由当地郡守、都尉负责统筹军民联防事务,制定详细的联防计划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军民联合演练,检验联防效果,提高军民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