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可怠慢他。说起来你爷爷、我,还有你,咱们祖孙三人的命都是他救的。我那边已经永乐二十二年了,要不是他,我和你爷爷早就死了。”他的眼神中满是郑重,生怕朱瞻基有所疏忽。
闻言,朱瞻基心中一惊,脸上满是震撼之色。他实在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神通广大之人,能扭转乾坤、救人于危难,还能跨越时空。他当即挺直腰杆,神色坚定地保证道:“放心吧,儿子知晓。”
三人并肩,脚步不紧不慢地朝着大厅走去。一路上,朱瞻基的心情愈发激动,脑海中不断想象着与长辈们重逢的场景。
刚一踏入大厅,张太后和朱瞻基像是心有灵犀一般,双双对着朱元璋等人跪下,双膝重重着地,身子前倾,额头贴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而后恭敬地行礼道:“孙媳张氏(重孙朱瞻基)见过爷爷(太爷爷)、爹(爷爷)、娘(奶奶)。”他们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满满的敬意。
朱元璋看着判若两人、神色幸福的张太后,满意地眯起眼睛,轻轻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温声说道:“你们都起来吧。”他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带着长辈的慈爱与关怀。
看到二人,徐妙云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带着促狭的笑意,调笑道:“这次你总该相信我了吧。”那语气,就像在调侃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子。
张太后脸颊瞬间泛起红晕,如同熟透的苹果,有些害羞地低下头,轻声说道:“娘,儿媳知错了。”她的声音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大厅里的气氛也在这温馨的对话中变得愈发融洽 。
朱元璋抬手,笑着向朱瞻基和张太后介绍姜逸:“来,这便是那位有大本事的姜逸,若不是他,咱们也没法聚在这儿。”
朱瞻基目光立刻落在姜逸身上,眼中满是敬佩与感激,不假思索地说道:“姜先生大恩,朱瞻基没齿难忘,待我回去,定要册封先生,以表谢意!”言辞恳切,态度坚决。
而后,朱元璋神色一正,与朱瞻基说起满清决战之事。随着朱元璋的讲述,朱瞻基的眉头越皱越紧,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在大明面前卑躬屈膝、弱小不堪的女真,日后竟有一日会推翻大明,取而代之。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心中掀起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