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七月十八日,长安国子监的朱漆大门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李孟姜掀开青纱车帘,望着门前石狮脖颈上的红绸,心中暗忖:
这是专为迎接新贵子弟设的彩头?随侍的绿萼看出公主心思,轻声:
\"殿下有所不知,今日新来的学子是个六岁能诗的神童。\"
话音未落,东侧角门传来銮铃声。
太子李治身着青色圆领袍,腰间玉带与晨露相映,远远便笑着拱手:
\"孟姜今日气色甚好。\"
李孟姜还礼时,瞥见他眼底淡淡的青影 ,必是昨夜又批折子到三更。
二人并肩踏入国子监二门,忽闻西侧传来骚动。
数十名束发学子围成半圆,正对着 \"教师办公室\" 指指点点。
李孟姜踮脚望去,只见门楣上悬着幅墨迹未干的素帛,上书 \"鹅鹅鹅\" 三个大字。
\"张延,发生何事?\"
李孟姜拽住熟识的太学生。张延回头见是公主,慌忙行礼:
\"回殿下,新来的骆宾王当众作了首《咏鹅》,国子祭酒正在品评。\"
\"骆宾王?\" 李孟姜心尖一颤。
前世读《全唐诗》时,她总为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的蝉鸣扼腕,却从未想过能亲眼见到这位初唐奇才。
挤开人群时,正听见国子博士王德舆的冷笑声:
\"此诗虽得童趣,却不合平仄。" 曲项向天歌 " 的" 向 " 字\" 话音未落,素衣少年朗声道:
\"诗以言志,若为格律桎梏真情,何异削足适履?\"
李孟姜循声望去,只见十四五岁的少年立于案前,眉骨高耸如刀削,手中狼毫犹自滴落的墨汁。
他面前的宣纸墨迹未干,\"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十个字力透纸背。
\"好字!\"
李治脱口而出。
少年抬头,目光扫过李孟姜时微微一顿。
他放下笔,从容施礼:
\"在下骆观光,见过太子殿下、临川公主。\"
李孟姜细细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