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还往乾隆身边凑了凑,一脸的好奇。
乾隆慈爱地摸了摸永琰的头,仿佛陷入了往昔的回忆之中。
他微微眯起眼睛,缓缓说道:“这是朕登基十六年时,第一次南巡,途径扬州,在平山堂写下了此诗。
那时正值春寒料峭,可梅花却已悄然绽放,朕踏入平山堂,眼前所见之景,当真是不负‘淮东第一观’的美誉。”
“朕记得,当时清风从雕花的窗牖徐徐吹来,带着梅花馥郁的香气,沁人心脾。
每一枝梅花,姿态各异,就像是一幅幅天然的画卷,融入那云雾缭绕的栏杆之中 。”
乾隆的声音不疾不徐,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盛景,“蜀冈的风光,丝毫不逊色于吴地的名苑;
而欧阳修在此留下诸多佳话,他的才情与风范,又何曾输给东晋的谢安。”
“更让朕欣喜的是,远处翠绿的山峰上还残留着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般美景,相互映衬,让朕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平山堂》。
也算是记录下了那段惬意的时光,与这大好的春色共赴一场清欢。”
乾隆说完,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怀念。
永琰听得入神,小脑袋里努力想象着诗中的画面。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拍着小手,兴奋地说:“皇阿玛,等我长大了。
也要像您一样,去看看这美丽的地方,写好多好多的诗!”
众人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膳厅里的气氛愈发温馨。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关切的话语如同春日暖阳,丝丝缕缕地钻进乾隆的心里。
乾隆看着眼前这热闹又温暖的场景,一种别样的情愫在心底悄然蔓延开来。
他突然觉得,此刻的自己不像那个坐拥天下、日理万机的帝王。
反倒更像普通人家的父亲,正与孩子们共享这天伦之乐,心中满是惬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