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军伤亡情况如何?”
对于这场已经严重偏离原本历史轨迹的马里亚纳战役,萧诚虽然是始作俑者之一,但心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底。
毕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很多重大战役的最终结果,除了双方的硬实力之外,其实运气成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这,是几乎不可能推测出来的。
“小田君,马里亚纳战区指挥部发回大本营的战报显示,经过几天激烈的山地攻防战,美军付出了巨大伤亡,也只推进了很短的距离。”
说起战况,小林广实明显很高兴,
“毕竟有坚固的地下掩体可以依托。
栗林中将还严令部下,禁止发动万岁冲锋,尽可能保存自身,与登陆的美军打一场持久战。
守军伤亡不足千人,远比美军要少得多。
真要按照这种战损比打下去,美国人虽然带来了至少20万人的登陆部队,也不可能在栗林中将的部队弹尽粮绝之前击败他们。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大本营倾尽全力,调集了大量的粮食弹药送往马里亚纳,现在三岛储备的粮食,足够守军吃到明年夏天。
如果算上战斗减员,应该还能坚持更久。
马里亚纳地处热带,植被茂密,雨水丰富,岛上根本不缺淡水。
弹药储备也非常充足,经得起长期消耗战。”
“至少20万登陆部队?!”
听到这个数字,萧诚也吃了一惊。
虽然马里亚纳三岛的守军从原来的一个半师团增加到四个师团十万人的情报,正是萧诚卖给美国战略情报局的。
但美国人竟然这么重视吗?
登陆部队超过20万的话,也就意味着还有更加庞大的舰队。
总兵力至少超过30万,甚至更多!
美国在整个太平洋战区一共有多少兵力?
萧诚在脑海中仔细回忆,尼米兹的中太平洋战区加上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兵力一共也就100万出头吧。
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兵力要驻守要地,
哪怕倾尽全力,进攻马里亚纳群岛能够调动的最大兵力,也就50万顶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