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明舒吃上了皮薄如纸、味道鲜美的蟹黄汤包。
木樨做不出来。
是陈家族长带来的大厨做的。
昨日明舒一说想吃,陈恩就让大厨准备了。
地道的蟹黄汤包制作工序有三十几道之多,不仅寻常百姓家不能制作,就是一般点心师也不能,必须是专业汤包师才能完成。
不说汤包里的汤,要取猪蹄膀的厚皮切细,文火煨一夜至猪皮完全溶入汤中,再冷却凝固成透明胶状物,耗时又得控制火候,就说最后一道工序包汤包,只有手法熟练老师傅才能胜任,“包”的动作必须轻、柔、均匀,才能保证汤包从蒸熟到送入口中,完好无损。
刚好,陈家族长是位老饕,对吃喝极为挑剔,不论去到哪里,必得带家中大厨随行。
明舒吃了三个汤包,整个人极为熨帖,她请来大厨,问他还能做什么。
大厨长了一张团团的笑脸,说话也是江南人的性子,不疾不徐地报了快一刻钟的菜名。
听得明舒眼睛都闪闪发光。
“贵人想吃什么?”大厨最后问。
“叫花鸡。”
“好嘞!中午就能吃上!”大厨乐呵呵地去准备了。
陈恩见明舒心情愉悦,精神也好,便和她聊起了江南美食。
现代的明舒本就是江南人,小时候常去的外婆家又刚好与陈家同在一城,是以两人相谈甚欢。
隔壁的院落,赵伯高高兴兴地吃着蟹黄汤包,他已经吃了十几个,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了。
傅直浔忍无可忍:“你应该去煎药了。”
赵伯含糊道:“木樨看着火呢……”
傅直浔:“不准吃了!”
赵伯顿时垮下了脸,正要好好同自家少爷说道说道,一道戏谑的声音传来:“谁胆子这么肥,敢惹傅三少爷发火?”
声刚到,人也到了,见桌上摆了几笼汤包,傅南河很不客气地坐了下来:“刚好我还没吃早饭……”
“都不准吃!”
傅南河提筷的手停在空中,一脸奇怪。
赵伯咽下嘴里的汤包,没好气道:“他自个有邪火,找我——我们做出气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