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英殿 > 第43章 立高岗阁臣抒良策 治会通尚书踏铁鞋(5)(4/5)
的旧河道开浚才省时、省力。”

    金纯偷瞄了宋礼一眼,见他在认真听着,手中的笔还在勾勒着什么,深为所动,“我 二人一路的走访,两个月的思虑,盘桓古今治黄方略,建议有三:其一,从祥符鱼王口至封丘西南的中滦,工程不大,仅疏挖二十余里就与北去天津入海的黄河旧道相连,旧道淤 塞不重,尚还可用;其二,从封丘向东挖一条新河,仍引黄河由淮水入海;其三,再导黄 河入泗水,此为故道,疏挖即可;此三分导黄之策,即可分流中游以下的黄河水,通过北、 中、南三路入海,还可增补我运河之水。”

    宋礼认真思忖着,在朝廷几十年,虽没像金、蔺二人这么细致地走过黄河,但由平日对山川形势的留意也印证了二人的判断和思路。所以,他的所思所想又往前延伸了,把新 开的浚黄河道再和运河水源连上,东下的黄水经曹州、下鱼台,仍走塌场口会汶水入淮岂 不是更美?他的心里顿时亮堂起来,便用目光催着蔺芳说话。

    蔺芳欠欠身道:“在下以为,黄河决口虽由中上游暴雨和地势造成,但大堤粗劣也不 可辞其咎。一则两岸主堤皆是黄土筑成,当急流巨浪以千钧之力扑打时,黄土之堤怎能当 其巨力冲御?尤其是河道转圜之处;二则河决之处,为堵塞决口,木船、树枝、蒲绳、泥草一起上,外覆以泥土,封堵上决口,人已筋疲力尽,其时水也小了,便曲终人散。殊不 知这样草草收场却为第二年决口留下隐患,洪峰刷了泥土,岂不又从这里决口?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镠扞御海塘的做法可以借鉴。他是用耐盐碱的竹笼固定巨石,横以为塘,又以九重巨木为柱,打下六层木桩,再筑扞海塘,坚固无比。所以,我之思虑是,修河筑堤之转弯处务以坚固为要,哪怕是费些工时,也不做捉襟见肘、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永无宁日。若力不济,雨季前集中人力,完成一处是一处;雨季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雨季一过, 再全力浚黄。”

    蔺芳越说越激动,竟站了起来,瘦弱的身躯似乎也高大了,压抑了多年,今天终于可以直抒胸臆、一展抱负了。说完了,才觉有些过,朝宋礼、金纯拱拱手算是歉意。

    宋礼微微颔首,顿了顿说:“两位果然不虚此行,艰辛备尝,深思熟虑,所思所言于治河大有裨益。北引黄河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