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兰跟周景义和周景唯统一了说法,就说是死去的那个姨妈家的孩子。
反正在杨家村,孩子的外婆也是这么说的。
若他舅舅们有想法,那也是以后的事。
现在人微言轻,等以后有钱了,只怕他舅舅舅妈会恨不得把这孩子当成他们亲生的。
周景义拿了柴刀,就出了城。
杨凤兰则带着周景唯,把山上用的床单被套和脏衣服都拿出来洗了。
院子的一角有一小块地,洗衣服的水,都被杨凤兰倒在地里。
衣服晾好,翻了地,撒了点白菜种子。
在城里住,虽然能远离村里那些乱七八糟的话,但是总感觉还是不对劲。
在村里,房前屋后都能种菜,在城里,就这么一小块地,种点葱蒜都嫌少。
以后吃的每一口菜都得花钱买,想想就肉疼。
花了两天时间,将用品全部归置到位。
吃穿用度基本都有,不需要再添补什么。
眼下最要紧的,是修一修铺面被砸烂的柜子和大门,重新刷一遍漆,就等着上货。
开这个铺子,杨凤兰跟许莺莺商量过了,两人都没有什么特大理想,能财富自由就行。
至于工作,那自然是能不做就不做。
而青阳县里,什么吃的穿的玩的都不缺,对比下来,杨凤兰决定卖干货。
青阳县里,还没有坚果铺子,那么也算是开了先例。
这个时代还不见瓜子,但是花生、豌豆、蚕豆、板栗、核桃等都是能有的。
山上还有松子,若肯出钱收购,一定有人愿意进山打松子。
至于目前的货,蚕豆、豌豆以及花生等,粮铺一年四季都有卖,买来再稍微加工一下,便能当做零嘴售卖。
只是价钱上,肯定不适合大部分人。
不过,杨凤兰开铺子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挣多少钱。
以后,她肯定少不了经常跟闺蜜一起进山寻宝,若挣了钱,总得有个正经来源,这铺子就是个幌子。
反正不需要出房租,杨凤兰也不着急把它开起来。
去找了木匠,把门和货架修了修,顺便刷了一遍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