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抱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切地冲了进来。
掌柜看到立刻迎了上去,关切地一边询问病情,一边为孩子诊脉。
妇人泪眼婆娑,颤抖着声音说:“大夫,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他高烧不退,已经三天三夜了,如今已经昏迷不醒。”
掌柜迅速为小孩把脉,仔细检查了一番,随后从药柜中取出一个药丸,研磨成粉,调制成药剂,喂给小孩服下。
不一会儿,小孩的脸色渐渐好转,妇人感激涕零,连连鞠躬致谢。
掌柜微笑着安慰她:“小孩子容易着凉,不能穿的过多,也不能穿得过少,只要比大人穿的稍多一点就可以。”
下面的小厮,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上来汇报下面的情形。
这一幕让黛玉和晴雯深受感动,她们相视一笑。
黛玉心思一动,说道:“我们不光要制作药丸,还要制作点药粉,遇到小孩子或老年人,吃不下药丸的可以冲点药粉,更方便。”。
“对,还是姑娘细心。”晴雯称赞道:“回去后,我就和紫鹃姐姐说,争取明天就摆放在铺子里。”
二人心中都明白大夫只是一个幌子,真正治病的是黛玉的药丸,但黛玉作为一个深闺女子,不好抛头露面,只好找了个大夫。
如今看着不断涌入的人群,黛玉明白下面肯定会忙得脚不沾地。
“晴雯,明天再招两个大夫过来吧,病人太多,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黛玉沉思着说道:“到时候可以把病人的症状分分类,这样看起来快速一点。”
“找大夫容易,如何分类,还请姑娘详细说说。”晴雯一头雾水,不明白什么是分类。
“就是把发烧的病人分成一类,肚子痛的病人分成一类,头晕的病人分成一类等等,只要症状差不多的,都可以分成一类,”黛玉耐心地解释道:“每个大夫看症状相似的病人,药丸也分开摆放,这样能大大提高看诊用药的效率。”
“奴婢明白了,姑娘!就像我们做绣活一样,把相同颜色的线集中绣完。”晴雯灵光一闪,开心地说道:“先绣红色的线,再绣绿色的线,最后绣紫色的线,以此类推,省时省力。”
“对,就是这个样子,这就叫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