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给南唐带来灭顶之灾;但若强行押送,风险同样巨大。在权衡利弊、彻夜难眠之后,尹延范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为了大局考虑,他决定先斩后奏,将这些潜在的威胁扼杀于摇篮之中。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秘密下令,将这六十余名皇族男子一一杀害,以绝后患。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这起骇人听闻的事件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南唐,乃至金陵城内。当李璟听闻此事后,愤怒与痛心交织在一起,他无法想象,自己最为信赖的将领,竟会做出如此极端且残忍之事。他深知,尹延范虽出于公心,但手段之残忍,已触及了人性的底线,更违背了作为君主所倡导的仁政之道。为了维护法纪,更为了警示后人,李璟忍痛下令,将尹延范处以腰斩之刑,这一判决,既是对尹延范行为的严厉谴责,也是对南唐上下的一次深刻警示,提醒所有人,在国家利益与个人情感、忠诚与手段之间,必须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面对内政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内忧,以及周边强敌环伺、虎视眈眈的外患,南唐中主李璟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与挣扎。他深知,仅凭南唐一己之力,难以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局中稳住阵脚,保住这岌岌可危的江山社稷。于是,在绝望与不甘的交织中,李璟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他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遥远的北方辽国之上,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求得辽国的军事援助,以解南唐燃眉之急。
为了这一线生机,李璟亲笔撰写了一封言辞恳切、情感真挚的求救信,信中不仅详尽阐述了南唐当前的困境与危机,更以长远的利益为诱饵,承诺若辽国能伸出援手,南唐必将在未来的合作中给予丰厚的回报。这封信,承载着南唐上下对和平与生存的渴望,被秘密派遣使者,穿越重重险阻,向着辽国的方向疾驰而去。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苦苦支撑的君主。正值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4月18日,一封本应承载着希望与光明的求救信,却在途中遭遇了不幸。静安军使何继先,这位平日里看似忠诚无二的将领,却在关键时刻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与对地形的熟悉,悄无声息地截获了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件。
何继先深知此信的重要性,一旦落入敌手,不仅南唐的求救计划将彻底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