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都自行准备趁手的兵器;每次集合的时候,也都是各自携带干粮饭菜。此外,周边一些思想开明的乡绅们,或是公开表示支持,或是暗中提供钱财和粮食等物资援助。而厉应九在商界和武术界所结识的众多好友,有的毅然决然地前来投靠加入义军队伍,有的慷慨解囊出资相助,在这些力量的汇聚之下,驼儿山义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话说那“驼儿山义军”占据山头安营扎寨,消息传到山东巡抚周馥耳中,他不禁大惊失色。这还了得!竟有人敢公然造反?周馥心急如焚,当即便火速下令让沂州知府胡建枢率领三千精兵强将,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前去攻打。
胡建枢领命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很快就指挥着大军将驼儿山围了个水泄不通,犹如铁桶一般。紧接着,他们又派出当地德高望重的士绅和年高德劭的老人上山去劝说义军投降。这些人带着周馥的劝谕书以及“释械归农、一概免究”的告示,满怀希望地上山而去。
然而,面对官兵们的威逼利诱,义军首领厉应九却丝毫不为所动。只见他一脸坚毅之色,义正言辞地断然拒绝道:“我们既然举旗起义,就绝不会轻易向你们这群贪官污吏低头!想要我们投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其态度之坚决,令人为之动容。
见劝降无望,官兵们终于按捺不住性子,决定强行攻山。时间来到清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初六这天,随着一声令下,官兵们如潮水般涌向驼儿山。而此时的起义军虽然人数远远少于官兵,但他们并未因此胆怯退缩。相反,凭借对山中地形的熟悉,义军巧妙地利用山上的雷木滚石等天然防御工事,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击退了官兵的猛烈进攻。
这场激烈的战斗场景,在山东巡抚周馥呈递给朝廷的奏折中有详细的描述。据奏折所述,当时厉应九亲自坐镇山寨,指挥义军奋勇抵抗。他们不仅枪炮齐发,火力凶猛,而且还不断朝山下乱扔石块,打得官兵们狼狈不堪。短短片刻之间,已有十余名官兵受伤倒地,损失惨重。
经过了一段漫长而激烈的战斗之后,义军的指挥所——那座位于山前的宏伟庙宇最终还是被如狼似虎的官兵们给攻破了。起义军不得不且战且退,一直撤到了山上。他们占据着从南天门到北大光崖这一带的险要地势,居高临下地与官兵展开了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