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枝一边走,一边四处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日后能用得上的植物。
只是这个季节,很多植物都只是冒了点嫩芽出来,要长到可以仔细辨认的程度,还得等到春末再看。
苍的部落离盐碱地不远,她们走路的速度又很快,大概不到两个小时,就已经到了。
部落建立在离河岸稍远的一个斜坡上面,这样既能避免河水上涨的时候冲到家门口,也不耽误取水用。
跟着苍走上斜坡之后,眼前出现了几十座大小不一,形状有方有圆的低矮小土屋。
茅草顶泥巴墙,呈圆形分布,所有房子的门口都朝着中间的一大片空地。
条件好的一般会在这个空地上建个大房子,作为所有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没条件的就空着,虽然也能聚集活动,但不遮风避雨,天气不好就只能各回各家。
很明显枣部落属于条件不咋样的,所以地空着没建大房子。
但她们也不是最差的,这点从房屋的建造就可以看出来。
房子建的虽然都不大,让人可以想见内部空间局促,但牢固度很好,也尽量用泥巴糊的很平整。顶上的茅草也是半新的,估计去年重翻过。
春天的风刮在脸上虽然不像冬天那么刺骨,但吹久了还是能感到到整张脸都变得木木的,如果没有戴帽子,那头就会有一直有股凉飕飕的感觉。
但今天的天气实在不错,没有风。早上太阳升起来时气温就开始明显回升,等到了正午时候,温度估计可以来到十五度。
所以那片空地上坐了很多人,男女老少不一而足。
很多老人手里拿着一张破旧的渔网在修补,渔网是用桑树韧皮以及河岸边的蒲草编织而成的。抽取纤维费时间,不好织,织出来的网也并不耐用,每次用完都要好好检查,把被扯烂的地方用纤维重新补好。
眼神好一些的修补渔网,眼神不那么好的,则负责搓绳。每年夏天她们都要进山收割苎麻葛藤蒲草,放在水中泡烂后再把植物纤维抽出来晒干,然后在冬日里将它们一点点搓成麻绳。
一群女人聚在一起,应该是在缝补衣服,因为寒枝看见她们手里拿着细长的骨针。
这骨针和后世的针比起来,除了材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