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但边疆战事未歇,若遇灾年,百姓无粮可食,必将生乱。臣以为,当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兴修水利,鼓励农桑,使百姓丰衣足食,方为社稷之福。”

    纪缺出列:“二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然工亦不可忽视。工者,造器械、通有无,乃国家富强之基。如今我大梁虽幅员辽阔,但兵器、农具等皆有不足,若工事不兴,如何抵御外敌?又如何提高农事效率?臣以为,当重视工匠,鼓励创新,使我大梁之器物精良,方能在列国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工兴则商兴,商乃流通之要道,兴商则货通天下,财聚四海。所以臣以为,当放宽工商政策,以资百业。”

    林之念若有所思,思的却不是他们所言。

    前世自己的国家强敌环伺,必须兴工业抗外敌,造军械,抵御入侵,在完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牺牲大部分阶层的利益,控制士权利、抑制农价、加强教育,招农进城,促使工业发展。

    此举措三十年内,工商突飞猛进。

    工兴则商兴,二者兴则仕途颓,致使很多士人才下海从商。

    随后官跟上,释放权利,凝聚执行力量,仕途竞争重新激烈,执行力反哺农。

    硬化农民养老、医疗,达到平衡。

    可话虽然如此,但再兴万民耕田,却极其艰难,因为没有人见过农兴时的辉煌;

    而且发放下去的权利缩紧也是难中之难。后续调整步步喋血。

    到底还是落下了‘农之荣耀’一词没有形成即得利益的荣光,致使太过单薄,才会向往其他阶层……

    林之念手落在桌案上,最初的思想……

    最初……

    上辈子的方案,是没有选择的必须为之,是刀架在脖子上的不得不为。

    现在他们没有强敌环绕,那么这个方案能不能微调?

    最初的构想……

    林之念的手落在了‘农’之一字上,现在的疆土有能力、有条件,按照最初的构想走……

    但几千年来农本经济都没有形成的构想……

    走起来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