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六年《御稻胭脂米收成册》中载,“上等御田,亩产一石二斗;寻常官田,亩产八斗。”

    真正的奢侈,从来与高产无关。

    一石二斗,即72公斤左右;八斗,也就是48公斤左右。

    而许夏算了算,她们今年这一亩的御田胭脂米,却足有150公斤的产量,她自然心知是与泡稻种的玉露有关。

    不过,其中三分之二的留作了稻种,只有100斤算是成品粮,也是山上今年最重要,最珍贵的收成,价值不能以金钱论数。

    随着最后这一批胭脂米也晒成入库,今年为期两周左右的稻米抢收终于接近尾声,辛苦的汗水收获颇丰。

    许夏给工人们都发了额外的奖金,山上的老员工们,当然也要好好犒劳一番。

    而她自己也早已迫不及待,想着尝一尝这真正的清朝贡米,传说中的御田胭脂米,究竟是什么味道。

    她奢侈地舀了两大碗胭脂米,让许得宝淘洗入锅,而淘洗胭脂米的淘米水许得宝也没舍得浪费,直接煮沸用盐卤点起,做成了书中记载的“红云豆腐”。

    普通的淘米水做来当然食之无味,所以这“红云豆腐”许得宝也是只闻其名,却从来没有尝过其真正的滋味儿。

    今天这一顿庆功宴主要是为了品尝胭脂米,所以其他的配菜许得宝也没有做什么口味重的,而是以鲜为主,突出食材的本味,也更能品尝出米的原味。

    上汤豌豆尖儿,野山菌豆腐煲、丝瓜肉丸汤、油淋空心菜,再来了一个虾仁蒸蛋,最后一个特别的菜,便是这晶莹漂亮的红云豆腐,只配了一点酱油,却已经足够鲜美。

    胭脂米上锅之后,从砂锅的缝隙中便已经飘出了令人欲罢不能的米香味。

    火灭之后,又在热气腾腾的砂锅中闷了10分钟,许得宝这才端着这一锅米出来,众人捧碗以待。

    当还滚烫的锅盖揭开的一瞬间,那升腾而起的雾气中竟带着如云霞的般的绛红,转瞬即逝,若不是许夏一眨都没眨眼,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顷刻,一股令人勾魂的馥郁香气便萦绕在了小院中,是最淳朴的粮食米香,却带着一股如坚果烘烤般的暖意,又似沉木在雪中焚烧,缓缓飘出的木脂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