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十四章 南平政权的周旋:夹缝求生,左右逢源(5/7)
时期,南平也曾面临着类似“假道伐虢”的威胁。楚国马殷之子马希萼欲借道伐蜀,这一行动看似是马希萼个人的行为,但实际上背后可能隐藏着楚国扩张的野心。一旦马希萼借道成功,楚国的军队将进入南平的势力范围,对南平的边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南平统治者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潜在的危险,他们深知如果同意马希萼借道,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南平果断采取了措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马希萼的借道请求。同时,南平利用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向马希萼表明这一行为是违背中原王朝意愿的,使得马希萼不敢轻易违背。南平还通过外交手段,向周边其他势力散布消息,揭露马希萼的野心。在南平的多方努力下,马希萼的借道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南平通过巧妙地反制“假道伐虢”计谋,成功地扞卫了自己的边境安全,避免了被楚国吞并的危险。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南平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和外交谋略。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南平没有盲目地与对方对抗,而是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化解了危机,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同时,南平也借助中原王朝的权威,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使得周边势力不敢轻易侵犯。

    (二)后唐征蜀中的中立策略

    后唐征蜀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后唐统治者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决定对蜀地发动进攻。这场战争持续了数年,对周边地区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后唐征蜀期间,南平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支持后唐,可能会被卷入战争的泥潭,消耗大量的国力;如果支持蜀地政权,又会与后唐结仇,面临后唐的军事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南平采取了中立策略。南平统治者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参与其中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南平在表面上保持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同时,南平利用这一时机,加强与周边其他势力的联系,扩大自己的贸易往来。在战争期间,南平的边境地区相对平静,这使得南平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南平的商人利用战争带来的贸易机会,将南方的特产运往北方,将北方的货物带回南方,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此外,南平还在外交上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在战争结束后占据有利的地位。例如,南平与一些中立势力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