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十六章 李白蔑视权贵:豪放不羁,傲骨嶙峋(5/10)

    李白满怀政治理想与艺术才华,得以进入长安,供奉翰林。初入宫廷,他受到唐玄宗的赏识,本以为可以在此大展宏图,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在宫廷生活中,李白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工作不过是陪着皇帝和贵妃们饮酒作乐,写些应景的诗词,而无法真正参与到国家的政治决策中。这与他的政治抱负大相径庭,令他深感失望。

    唐玄宗令李白作《清平调三首》,以赞杨贵妃之美。这本是荣耀,但在李白看来,这是对他的侮辱,是将他视为娱乐工具。于是,他在酒后写下诗句:“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通过这样的诗句,对权贵们进行了暗讽。不久,因醉酒误事,让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其磨墨,从而触怒了杨贵妃和权臣,李白的清高与不羁,让杨贵妃视为对她的不恭敬,引发了宫廷权贵们的强烈不满。最终,唐玄宗找了个借口,将李白赐金放还,使他不得不离开长安。

    2与权臣的冲突

    李白不仅对宫廷权贵不满,与朝中的权臣也存在着深刻的冲突。他看不惯权臣们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也看不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朝中,李白曾多次与权臣们发生争执,他的言论和行为常常触怒权臣们。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满怀报国之志,加入了李璘的军队,他认为李璘是平叛的正义之师。但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权臣们却将他的行为视为谋反,李白也因此受到了牵连,险些丢了性命。

    3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李白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清明、公正、繁荣的国家,他渴望在这样的国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然而,现实却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

    唐玄宗后期,朝廷被权贵和宦官所控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李白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看到了权贵们的贪婪和荒淫,看到了人民的疾苦和不满,也看到了朝廷的腐败和无能。

    在政治理想的驱使下,李白勇敢地站出来,对权贵和黑暗政治进行了批判和揭露。他写下了大量批判权贵和黑暗政治的诗歌,如《古风·秦王扫六合》、《古风·燕昭延郭隗》等。这些诗歌不仅